胡家宝 发表于 2009-12-2 10:50

第70问 简述结膜、角膜常规检查的要点?
答:结膜按次序先检查下睑结膜、下穹隆部、上睑结膜、上穹隆部;然后检查球结膜,睑结膜和穹隆部结膜时必须将眼睑翻转。检查穹隆部结膜时,应注意结膜囊的深浅、有无睑球粘连现象及充血、异物等;检查球结膜应注意颜色及表面情况。颜色:有无出血、贫血、充血或色素等;表面情况:有无异物、水肿、干燥、滤泡、溃疡、睑裂斑、翼状胬肉等。
角膜:首先注意角膜的大小,可进行左右眼的比较,也可与正常人比较。如需精确数值,可用直尺测量角膜的横径和垂直径。可在自然光下观察角膜的弯曲度,如果怀疑角膜中央呈圆锥形突出,可令患者向下看,此时角膜的顶点就可将下睑中央部稍微顶起,便可证明是圆锥角膜。同时也应注意是否为球形角膜、扁平角膜、角膜膨隆或角膜葡萄肿。

胡家宝 发表于 2009-12-2 10:50

第71问 试述角膜照影法的步骤和结果分析?
答:步骤:令患者背光而坐,检查者一手持圆盘柄将圆盘(黑白同心环朝向患眼)置于自己眼前并坐在患者对面,相约0.5m,另一手拇指和食指分开被检眼的睑裂,从中央圆孔观察患者角膜上黑白同心环的影像,并令患者向各方向注视,以便能够检查全部角膜。也可令患者对窗而坐,检查者也与患者对坐,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分开被检眼的睑裂,使该眼随检查者另一手食指向各方向转动,注意观察照在该眼角膜表面上的窗影像是否规则。
结果:如果角膜表面正常,用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看到清晰而规则的同心圆环或窗格的影像。根据各种不同光泽和形状不规则的影像,可判断角膜表面有无水肿、粗糙、不平滑、浑浊和异物等现象。影像椭圆形为角膜规则散光;影像扭曲为不规则散光;如影像梨形有可能为圆锥角膜。

胡家宝 发表于 2009-12-2 10:51

第72问 试述角膜染色检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消毒的1%~2%荧光素钠液,也可用1%红汞代替,只用玻璃棒的一端蘸少许荧光素钠液放于结膜囊内,1~2分钟后用几滴无菌生理盐水轻轻冲洗结膜囊。记录着色处的部位、大小、深浅度、边缘情况和染色的深浅。
注意:①荧光素钠须经消毒,以免污染细菌,引起角膜感染。②如使用红汞,着色区即为橙红色。③如滴液后不用生理盐水冲洗,则着色液易潴留于组织的凹陷处而造成染色的假象。④如能通过裂隙灯角膜显微镜的钴蓝镜片观察染色,则角膜染色组织呈现更醒目的黄绿色,更易检查。

胡家宝 发表于 2009-12-2 10:51

第73问 视力有多远?
答:正常人站在地面上可看到1.6公里远的树木、房屋。晴朗天气在海平面上裸眼可看到10-25公里远的船只。而站在高山顶上的人的视野可扩大到320公里的范围。

胡家宝 发表于 2009-12-2 10:52

第74问 近视有哪些原因?
答: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尚无定论,现比较普遍的看法主要是眼球发育期视近过度和遗传因素引起。
大多数中、低度近视眼的发展与眼球发育阶段视近过度相关。眼球发育一般在18~20岁前停止,近视在12~18岁为高速发展期,而这期间正是因青少年求知欲强烈,看书多;也因教育制度的问题,功课多、作业忙,又因生活习惯(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等)、游戏方式(游戏机、个人玩具)的改变,使青少年户外活动明显减少,长期处于视近状态;更有人忽视用眼卫生。
阅读时不注意距离与姿势,不注意阅读时的照明和时间,光线不充分,照明不够亮或阅读写字连续几个小时不休息,造成与眼球发育阶段同期的这一年龄段用眼卫生不良、视近过度,在这种状态下,睫状肌长期持续收缩,先形成调节痉挛,视力疲劳,以后进一步发展成为近视眼。如以在这个年龄段课外阅读时间<2小时的近视患者数作基准的话,课外阅读时间3 小时的近视患者数则是其的2.1倍,4~5小时则为其的3.2倍,可见视近过度是形成近视眼的最主要原因。
占第二位的是遗传因素。近视眼具有遗传倾向,据统计,如以父母无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基准的话,父母之一有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其的2.6倍,父母都有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其的3.8倍。而在高度近视眼中,遗传倾向更为明显。一般近视在18~20岁前停止发展,但进行性近视或某些高度近视20岁后仍有可能发展。在遗传性近视眼中,高度近视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属多因子遗传病。

胡家宝 发表于 2009-12-2 10:52

第75问 眼屈光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胡家宝 发表于 2009-12-2 10:53

第76问 调节和调节机制?
答:调节:通过改变晶状体曲率以增加眼的屈光力,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达到明视,此种作用机制称为眼的调节。
调节机制:在晶状体曲率增加的过程中,屈光力大大增强,参加调节作用的组织主要有:晶状体、睫状肌、悬韧带。三者关系异常密切,当睫状肌静止时,悬韧带紧张,晶状体扁平,屈折力减弱,此时为调节休止,又曰眼的静止状态;但当睫状肌收缩,睫状突形成小环缩小,悬韧带松弛,晶状体逐籍其固有的弹性变凸,使其屈折力自动加强,此即眼的调节状态。

胡家宝 发表于 2009-12-2 10:53

第77问 什么是调节远点?调节近点?调节范围?调节幅度?
答:调节远点:当调节静止时,与视网膜黄斑部相共轭的视轴上一点称为调节远点。
调节近点:当眼运用全部调节力量能看清的眼前最近一点,即调节作用最强时,自近点发出的光线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调节范围:调节远点与近点间的任何距离均能运用调节达到明视,这范围即称调节范围。
调节幅度: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的屈光力之差称作调节幅度。

胡家宝 发表于 2009-12-2 10:54

第78问 眼的调节能力与年龄有什么关系?
答: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逐渐地变坚实和硬化,失去了易于可塑造的特征,因而调节力渐渐减小。

胡家宝 发表于 2009-12-2 10:54

第79问 近视眼是如何分类的?
答:近视眼分类尚未有统一规定,现临床一般最常用的是按屈光度和屈光成分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眼镜销售三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