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眼镜q35289678 于 2014-6-20 15:37 编辑
一.何谓屈光不正
当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调节系统屈折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者,称为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又分为近视、远视和散光三大类。
二.何谓近视眼
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调节系统屈折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所以看远处目标模糊不清,故称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
三.何谓远视眼
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调节系统屈折后,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不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称远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四.何谓散光
散光,主要是由于角膜,其次是晶状体的各个径线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形成焦线的一种状态。可用带柱镜片的眼镜矫正。
五.何谓屈光参差
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相对称,成为屈光参差。一般规定,两眼屈光度差低于1.50D,属于生理性的,高于2.5D这才做临床诊断。屈光参差的矫正越早越好,否则可造成弱视。
六.何谓老视(老花眼)
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逐渐变坚实和硬化,失去其可塑的特性,调节力逐渐减小,且晚年时睫状肌的力量减弱,造成视近物时感到困难,最终出现老花眼。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从四十岁左右开始,无论有无近视均会表现老花。必要时用凸透镜帮助矫正。
七.近视眼的治疗
1. 配戴眼镜
2. 配戴隐形眼镜
3. 手术治疗
八.近视眼的分类 眼镜QQ群:(35289678)
1.按照近视的程度分类:
轻度近视:3.0D以内者。
中度近视:3.0D到6.0D者。
中度近视:6.0D以上者。
2.按照屈光成分分类
弯曲度性近视: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指数性近视:是由屈光介质的屈光指数过高所致。
轴性近视:是由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还有因晶状体向前移位所引起的近视眼,属少见。
3. 按照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单纯性近视:眼球的发展从小到大,在3岁时为快相期,即由生后的轴长18mm发育到23mm。此后呈发育的慢相期,直到24mm。到青春期发展变慢,20岁以后基本稳定。大多数近视眼的度数在6.0D以内,用适当的镜片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
病理性近视:20岁以后眼球仍在发展,并有病理性变化者,称为进行型或病理性近视。特别是眼部组织合并发生一系列得病理性变化。早期变化,可能是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视网膜中央反光下降,玻璃体的轻度变性,以及眼部的刺激症状,偶尔合并主官症状等。
4. 按照是否由于动态屈光(调节的作用)参与分类
假性近视: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度数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远视。
真性近视: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度数未降低,或降低度数小于0.5D。
混合性近视: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但未恢复为正常。
九.高度近视眼及其并发症(危害)
一般近视眼到成年后不再发展,25岁以后仍继续发展者称为进行性近视眼。从今是屈光度来说,因均超过6.0D故称高度近视眼。又因这类近视眼均有眼部的病理变化,亦称病理性近视或退行性近视眼。高度近视眼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国内调查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
几乎所有高度近视眼都有眼轴增长及眼球后极部巩膜的显著变薄,主要病理变化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和变薄,逐年加重。因而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大部分可以致盲,是我国位居第6位的致盲性疾病。期主要的并发症有:
1.飞蚊症:高度近视眼可以发生真正的玻璃体变性或液化,引起明显的飞蚊症。自觉眼前光芒、火星、闪光或黑影漂动。
2.后巩膜葡萄肿: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是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发生率越高。
3.视网膜变性、出血、裂孔和脱离:由于眼轴变长,眼球后半部变薄,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变性,出现裂孔,引发出血和范围不等的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另外黄斑区变性也是高度近视眼的最大危险,表现视物变形,视力下降,最终导致失明。
4. 白内障、青光眼:高度近视眼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比常人高6至8倍,但由于青光眼临床症状不明显,视功能下降又往往被高度近视的症状所掩盖,易被忽略。高度近视眼并发晶状体后极部皮层混浊者亦多见,且由于高度近视患者的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后,影响视细胞的光化学变化的反应过程,因而使其暗适应时间相对延长。
由于高度近视眼的并发症较多,且能严重影响视功能,建议高度近视患者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查眼底、眼压等,以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