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32|回复: 9

(原创)平南往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3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父亲的文章,一位老工程技术人员原汁原味的回忆。他很认真地写在稿纸上,我帮他打出来,并略作了一丁点润色,只是为了便于所有人都能看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58年春,我因被错划为右派,由中央二机部第一设计院(对国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设计院)从北京下放来广西工业厅,再安排到国营平南糖厂筹备处工作。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糖厂的规模由大变小,最后停建,别的技术人员都调走了。我由当时糖厂留守的李焕明、王凤岐两位领导推荐给平南县委、县政府留下来办电。7 X7 E" K: U2 G) G: t. s4 d1 b
   

, o5 L2 C' e/ }# e2 F) V    当时平南县城只有一间由两台柴油发动机组成的火电厂,每天上半夜发电几个小时,到下半夜就停机,全城只能摸黑。1964年六陈电站搞好设计之后,一直排不上国家计划,只能耐心等待。我在参与搞完电站设计后又到电厂去当了一段时间的电工,再调到县水电局工作,主要是搞六陈灌区的渠道施工。
$ l3 E  M+ r: K# R3 i0 E- t  L   

( L& y2 r- l! |3 }8 E  ], ]6 ^    1966年春,六陈水库的水已经通到新黎,县里想先在那里搞一个小水电(把对县城的火电厂供电改成水力发电),县委张健民书记和李焕明(时任县计委主任)找到了我。
+ V. m5 }4 X  Y9 m   

$ g2 T* _& |  W    在那个物资奇缺的年代,既要制造水轮机,又要架设二十多公里长的高压线,并把电送过长年通航的西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我既未搞过水电站,更没造过水轮机,但是没有推脱,而是一面找机器毛坯,一面准备图纸,再指导县农机厂来制造(他们也从来没有干过);又在新黎的河滩上,由几十个从农村出来不久的年轻工人,开始自力更生生产水泥电杆,既无经验,又缺钢材,需要克服的各种困难,就不详述了。4 N$ D, J4 \2 U5 S
   

( ~) E- l1 l, O# a$ j    谁知水电站的建设工作刚开头不久,文化大革命大浪卷来,县里的主要领导都被戴高帽游街了,县政府大院里还贴出了一张“走资派重用脱帽右派易明炽,搞水电站劳民伤财,是转移斗争大方向”的大字报。县监委书记王柱久悄悄问我:“在县城发电,灯都不亮,去那么远行吗?”我说请领导放心。县委县政府不管事了,我有问题只有找县武装部解决,坚持继续和同志们干下去,并于1967年“八一”节前夜,一次试机发电成功,将电送到了县城,县城大放光明。从此老百姓每天二十四小时有电,晚上不再摸黑;工厂也不用自己发电,降低了成本;县财政也增加了大笔收入(水电的成本很低,但还按过去火电时的电价收费),真是皆大欢喜,于是纷纷要求争取六陈电站上马。/ W1 S5 f+ q- I8 J; \# j/ E
   

; R" L0 G1 x  A' \    由于当时国家重点搞三线建设,广西也有韦国清主席亲自抓的小三线,我们平南不在其中,所以六陈电站一直排不上国家计划,县革委会派我和县计委的李天明同志去自治区和中央争取。我们先后找了区水电厅、区计委和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了计委和指挥部的领导,但水电厅就是卡住,不同意我们跟他们一起去中央,他们只关心“小三线”能多上几个项目,怕我们列入了国家计划会影响他们的指标。; l0 y( S. S% A2 w& k4 @# L7 ^* a
   
0 j- X* r# _4 L+ n' i
    为了打消他们认为我们只不过是想借机去北京玩的“造反派”的看法,我在他们管计划的两位处长交谈到北京后怎么走时,主动告诉他们怎么转乘公交车去水电部和国家计委更方便(此时我们已在他们的办公室磨了几天了),他们才不反对我们也去北京。6 t& P! _2 G9 T0 [' P( H( G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北京后,我们先后到了水电部、机械工业部和国家计委(幸亏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拿着一个小小的平南县的介绍信,就能到处通行),他们听了我们的汇报后都很同情和支持。水电部的主管同志还说:“前两年你们怎么不来?当时水力发电设备厂都没有任务,闲得打锄头。”并开介绍信让我们去重庆水轮机厂,要图纸回来,先搞基础施工,再找机械工业部下达生产计划。可是到重庆找到该厂的总工程师要图纸时,他说:1 Z; s  `5 }1 r
   
- I6 h, h, {/ T    “你们看,都去搞武斗了,哪还有人上班。”我们只好又回北京找水电部想办法。正好浙江金华电力公司的造反派也去了,他们有两台机组不合格,要中央另外安排两台指标。水电部的同志就问我们要不要那两台准备报废的机组?我当即说要,心想有了主机才有可能争取列入国家计划,至于机器存在的问题另外再想办法解决,总比空等下去好。因为是跨省,不能无偿调拨,要由我们出一台新机的钱帮浙江买。# s7 E2 G3 G% L, [# \
& Q1 ]1 T' Q1 G7 K) U3 g
    回到平南向县革委汇报时,有的领导反对说:“不如我们就要一台新机。”我告诉他们:“这样办以后我们还想不想再找中央要设备?而且新机只有一台,旧机改造好后是两台,发电多也更安全可靠。”于是大家都同意了。/ L, h! \& t! z
1 a  J3 O6 u; Q- B
    接下来我到金华的那个水电站了解他们要求报废的原因。原来那是两台杭州发电设备总厂大跃进时代用苏联图纸生产的试产品,主要是因推力轴承的刚度不够,负荷一高,产生偏斜,温度就上去了,额定出力800千瓦,实际只能发到500千瓦。只是出力不足,并无其它缺陷,杭州发电设备总厂后来生产的机组已作了改进。于是我又到杭州发电设备总厂去,请他们帮助改造(当时我们广西还没有这个能力),可是接待的同志一口咬定:“我们宁愿多生产两台新机,也不改造这两台旧机。”原来他们和金华方面为这两台机吵了几年,早已烦透了。我只得几次去北京,请一机部和水电部联合下文要他们改造(因为这才符合毛主席勤俭建国的教导),以及满足他提出的其他苛刻要求,经过几个回合,他推不下去了,又说没有图纸。我又用三天时间设计出了改造的图纸(新旧要结合好是有难度的);他又说没有外购的大轴等锻钢件毛坯,一机部负责这方面的解科长也同意安排在北京重型电机厂锻造,当他还在找理由刁难的时候,与他同一个办公室的一位同志发言了,说:“原来我也认为你是来找麻烦的,但是你三天就能设计出改造图纸,我们厂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做不到,又要来中央的指标和有关文件,真不容易。我是专管外购毛坯的,我到仓库去找一找,可能找得到代用品。”于是他和我到巨大的毛坯库中去,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大轴和轮轭的代用品。. F- t8 r- g: ?3 O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檀香薰 于 2012-8-13 14:28 编辑 # K# C9 \# m& q1 e

% d# i) q, m- R; O$ _    杭州厂的生产计划安排下去后,由于是特殊任务,生产上的技术问题没人管,我又下到各个车间的有关班组,和工人一起干(这也只有在半无政府状态的文革中才能这样做),随时随地解决有关问题。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两台机组改造所需的部件都顺利造出来了。其中的一台为了赶上电站计划投产的时间,还专门由平南开了一部解放牌去杭州拉回来。电站配套的很多设备和物资,还由张健民书记亲自出马,也都一一解决(这时六陈电站虽已列入了国家计划,但因物资紧缺,有一些重要设备只好把三线项目淘汰不用的运回来加以改造后再用)。经过两年多的奋斗,大约1969年,六陈电站一期工程终于按计划投产了,满足了县氮肥厂和麻纺厂所需的电力,使它们也顺利投产,支援了农业。/ P) P8 O1 F  v. e0 V, M5 c! Y1 z

2 g& t( ~/ T# P- y    一期工程完工后,紧接着又开始了六陈电站二期工程。六陈电站所采用的主机,本来是选用重庆的产品(两台杭州改造旧机组只不过是为了列入国家计划的代用品,七十年代后也拆迁到别的电站去继续发挥作用了),但因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该厂生产一直不正常。这时广西水电设备总厂由于得到中央水科院和电科院下放的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已开始试生产我们所用的机型。本来水电厅是把第一台安排给小三线的南丹电站,我们了解到南丹已有两台机组投产,这只不过是它作为备用机组的第三台。于是经过多方(包括该厂的技术员,文革后的自治区电力局长罗宏格)努力,把它争取分配给了我们。1 S; E5 l: {  J8 e

$ |' ^/ J5 C  T( w: `    由于是试生产的第一台,技术问题很多,在报喜后,几个主要部件还有几道工序没有做完,就放在一边无人过问了。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投产计划,我只好在紧张的工作中,抽出宝贵时间去到该厂,深入到有关车间、一道道工序,逐步和工人及技术人员一齐研究、解决问题,最后总算真正完成了。当时该水轮机的设计负责人(北京下放来的)都感慨地说:“你都成了我们厂的总调度员了。”设备运回后,经过紧张、认真的调试后,又作了三天三夜的试运行,试机一次成功,比计划日期还提前投入了生产。接下来又安装了第二、第三号机组,六陈电站也就正式建成了,这时大约是1975年。
# F. m2 m8 q0 b* e' l) j
, |  M7 h$ ~, U: u3 Z    当时县革委的主要领导黄球同志就对我说过:“你是给平南立了大功的。”在七十年代的一次调资中,县调资领导小组还专门下了一个文件,把我的工资一下子升了五级(等于恢复到划成右派前的原工资)。后因有我在工作中批评得罪过的“小人”到地区去告状,在领了一年后,县有关领导找我谈话,表示歉意说:“因不符合本次调资的政策(解决低工资人员工资),我们本想为你多调一点,也只好调一级了。”
# H& }' Y2 b! m" X  B7 a

/ |+ H/ l  \/ ~/ [1 E2 S    有了新黎和六陈电站的成功经验,接下来又先后建成了福船和雁滩电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小电网,成立了平南县电业公司来统一管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身为右派的我,既得不到公开的表扬、奖励,也不可能做“官”。我的职务,只不过是公司生产组的副组长(组长是工人)兼技术组组长,而实际上却全面负责着整个公司的生产和技术工作。9 v/ d9 d; q  \' ~  [; B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9年,原单位来人,宣读了给我的右派身份彻底平反的文件,恢复了政治和原工资待遇,我又成了“正常的公民”。于是找到当时的县长胡非是说:“你们留我办电,现在已经建成了装机容量一万多千瓦、由一百多公里35千伏线路联系起来的小电网,又从无到有培养了能完成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工作的整套技术人员队伍……可以放我走了吧。”他说:“放你这样的人才离开广西,我们会被上级批评的……但可以考虑,如果上面来调你,我们不强留。”于是我到南宁找到原糖厂的党委书记,很快就办好手续,于1980年春调离了平南。3 P* e( p! ~& Z# _* j
- V/ `0 q% x1 ~0 ?$ n& U
    回想在平南的二十二年里,我为什么能够千方百计克服那么多、那么大的各种困难,甘于承担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如果出了差错,我可能逃不了进监狱的命运),是因为我一直以我们的先贤白居易、韩愈、苏东坡、柳宗元等为榜样,他们当时受到权贵的迫害、贬到边远的地方后,都能为当地的老百姓做有益的事情,我也要为平南人民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为他们造福。在那样的信念支撑下,再多的困难和屈辱我都甘愿承受,坚持到底。/ k" x6 n8 m& m: B8 h
) q4 d( {/ C# C6 E, b( y
    在当时那种政治环境里,县里前后多位领导给了我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单位领导对我的身体健康和家庭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怀和照顾,我一直是铭记于心的。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离开人世,但我还是要向他们说一声:“谢谢!”
. t3 c* H7 @( m4 e! z+ v% m0 q
- ~) U9 p$ X$ y                                             
' h) [% y4 J8 z* A8 ^3 g# f3 k  C- s4 {$ c5 n9 n' S
                                                                            易明炽6 ~! K# q; _; W1 D* s
                                                                        2011年夏于南宁+ _) R7 o( o+ o, w& K

- b. J7 U4 H$ w$ m
发表于 2012-8-13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姐分享给我们老爷子的那个年代的故事。如果现在再来一次运动,不知道还有没有实干的国家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12-8-14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父亲是一位纯粹的学者,他的文章中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严谨,看不到那些华丽无有的修饰。他有着不屈的毅志和乐观的精神,对于面临的种种困难,从不放弃努力;对于命运加给自已的不公平没有怨天尤人,而只是淡淡地一句“我被错划为右派”。是金子迟早会发光,无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中,这种人都不会永远平庸,都会闪耀出独有的光芒。他是有作为的人,为那个灰暗的年代增添了一抹光彩。
发表于 2012-8-14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一辈人的努力与坚持,确实可以给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当借镜!…大伯环境这么困苦依然坚持己见无私奉献,反观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一点压力就难以承受!
发表于 2012-8-14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很认真的看完老爷子的回忆文章,很感动,也感慨!一时竟不知说些什么!& _8 {  G0 z) X. a
  亲历过文革或文革遗毒的人,都知道,那种命运的逆转,对人的打击有多大,脆弱的人是撑不下来的,要么破碎,要么颓废。当年的老人家,一个饱学之士,身处逆境,以信念作支撑,坚韧顽强,用自身的知识改变周围环境,让老百姓受益,实现自身价值!
! i) i, h: x  b! B. `  看过这篇文章,也就理解了楼主的理科为何也那么好!" \3 Z0 J+ d  z+ ^9 b
  这篇文章的时间跨度很大,楼主姐弟的出生及童年应该都在里边,可惜通篇没有提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山不转水转,谁都不会想到,三十年后,我们会以投资做项目的方式,再与我父亲下放、我渡过童年的地方,发生亲密接触。我父亲的这篇文章,是他应当地报纸的要求写的(因为清楚知道那段水电从无到有历史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所以文章写得毫无枝蔓。
# n/ P6 g. @" g! T1 {    但是,有意思的是,当文章刊出时,文中仅有几处表明心迹的话,尤其是倒数第二段整段,都被编辑自作主张删节掉了。对此,我除了报之以唇角的一丝冷笑,完全不想多说什么。
! |, M; o5 L4 d6 ?6 h# L( D% W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努力过,成功过,问心无愧,便亦无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5-1-5 07: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