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人论坛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30|回复: 5

致良知与EQ情商(专自网友信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0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历史的时空隧道中,地球上东西两半球的智人、哲人在探讨宇宙自然奥妙的同时,也用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关注着人类自身的研究,“心灵”的学问成了人类永恒的主题.。当西方人用他们缜密的逻辑思维头脑、重分析的实验方法揭开人类心灵的许多秘密,发现很多惊讶奇迹的时后,东方的中国人也用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重内心体验的直觉方法发现了人类心灵的秘密,两者异曲同工,都对人类心灵地研究着出了贡献,这说明人类思维本身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可以被不同人群认识和把握。当今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的EQ情感智商和五百年前中国哲学家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有典型的意义。我们今天把它们放在一个平台上掂量,不在于简单类比两者的异同、优劣,而是着眼于人类文化成果的互补和交流,携手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www.6park.com 一、丹尼尔.高曼的EQ情感智商
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他在长期研究人脑科学和人类行为学的基础上,结合同时代神经学和神经病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于1995年发表了《EQ》即情绪智商一书,EQ英文为Emotional lntelligence,书名用两个特大号的字母EQ冠之,目的是与传统IQ(智商)对应,引起人们对EQ的重视,把注意力从传统重IQ转到EQ上来。书中宣称“EQ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人生成就的20%归之于IQ,而80%则受其它因素,尤其是EQ的影响”。因此,EQ对人的生存非常重要,它决定着人生的成就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石击起千重浪,书一出版立即引起世界广泛反响,在极短时间内就在全球发行了上千万册,成为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之一,形成了一股EQ旋风。1996年该书译成中文出版后,仅台湾地区就行销了四十多万册,在中国大陆反响也很迅速,无论电台、网站、各类报刊、大中学校到处都有EQ的身影,而企业界、商界、事业界用人单位也开始用EQ考察人的能力,有关的专著也开始陆续问世.
“EQ情感智商”是一种认别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鞭策我们进取、并驾驶我们情绪以及把握人际关系的能力。它和纯属认知学习能力的IQ有区别又互为补充,两者从生理基础看是大脑不同部分作用的表现。在人的大脑中有“脑干”、“情绪中枢”、“思考中枢”三大部件。其中,“脑干”负责呼吸和新陈代谢之类的基本生命功能,脑干顶部的“丘脑”则负责接受各类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情绪中枢”的原始部分叫“嗅干”,负责接收气味,并通过神经系统指挥身体对不同气味做出反应,环绕整个脑干的叫“边缘系统”,它是情绪中心的主体,有学习记忆的功能,并主管愤怒、爱恨、惊慌、欲望等情绪,边缘系统的核心部分叫“嗅脑”,嗅脑又由“杏仁核”和“海马回”两部分组成,杏仁核用于情绪(情感、欲望)记忆,是边缘系统的关键部分,也是人类各种情绪的主管,海马回则用于情境(事实、意义)记忆;“思考中枢”指的是大脑皮质和新皮质,新皮质在皮质之上,处于大脑最外层的皱褶组织,是主管思考的中枢(高级中枢),而前叶额则是管理决策的中心。可见,IQ和EQ的生理基础是不同的,智力IQ完全扎根于大脑顶部且进化较晚的新皮质区的活动,而EQ情感智商则直接与情绪中枢的活动有关。传统神经学认为,人的感觉器官接到信息后,先将信息传送到丘脑,再传到新皮质的感觉处理区,形成人们对事物的表象,并进一步感知外物的内容、意义,最后由新皮质把信息返回边缘系统,决定作适当的反应,并通告脑部地区及全身。丹尼尔?高曼采用美国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专家莱杜克斯的研究成果,认为人脑除了如上所说有直接连接新皮质的神经元外,还有一小络神经元会直接从丘脑连接到边缘系统的中枢杏仁核,并在新皮质做出反应之前先做出反应。这就是人的感情不受理智控制,在接受信息的一瞬间迅速做出喜爱或厌恶表示的生理原因,人的情绪具有独立于理智之外的生理基础。这种独立于理智之外的无理智判断取决于情绪记忆,由于杏仁核中不但储存着与情绪有关的记忆,还会审视以往的经验,并把当前的信息和经验进行比较,只要当前的信息中有一个要素与过去的经验相吻合,就会立即按以往经验做出反应,因而很可能产生偏激、过分的举动,这是人们产生过激行为或一时冲动的生理原因。解决情绪一时冲动的办法是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待新皮质发来理智的指令时在作反应,这是“以理驭情”的生理机制。以上情绪冲动和理智行为的冲突也并非绝对如此,一般情况下它们存在互相依存、密切合作的关系,从生理机制上讲是新皮质区的前叶额与边缘系统的杏仁核之间,存在着连接的通道,人脑子中的大多数信息并不是通过捷径绕过新皮质直接送到杏仁核,而是先到思考中枢作意义分析,然后才通过前叶额调节情绪反应,在瞬间做出风险与效应评估,并选出最佳决策,可知理智决策应该是可能的、主要的。当然,理智决策中有情绪因素,情绪中保存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筛选不正当的选择,可见理智决策不只在思考中枢,也涉及情绪中枢。人类的每一项决策都是在感情与理智相互作用中进行的,人生的成就取决于两者的统一,也可以说是IQ与EQ的统一。
丹尼尔?高曼以上述脑科学和神经学为依据,进一步研究道德、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把人生的情感、人格、道德三者合而为一。指出情感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完善人格的形成、社会道德的基本实现源于人的感情能力,一个在感情上无法抑制冲动的人只能是道德实践上的弱者。人的情感智商在道德建设中有排头兵的作用,它对完满人格的形成、对人生事业成就有重大作用。EQ情感智商的内容,包括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理解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等五方面。认识自我情绪,就是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并利用这种感受指导自己的选择,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使自己真正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管理自己的情绪,包括及时消化情绪、抑制感情冲动、克制急切欲望、延缓欲望满足等,使感情能助我们完成工作,而不是相反。自我激励,指树立坚定的志向,帮助并引导我们实现既定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人生的乐观态度,在挫折和打击面前坚忍不拔。理解他人情绪,又叫“移情”,指能觉察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需要,用同情心、同理心去勾通人己关系,和各种各样的人和睦相处。人际关系管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感情问题,能准确的认清社交形势和网络关系,能与他人应对自如,妥善指挥他人情绪,这是领导管理才能的需要。总之,EQ是人的内在素质、性格、涵养的综合反映,人的自制力、忍耐力、热情、积极性、责任心、同情心都在它作用范围之内。此外,EQ情感智商又表现为一种情感能力,它以情感智商为基础,可以感觉、了解和有效的利用,可以通过学习培养而获得。例如“移情”能力和社交技巧等都可通过后天培养。更为可贵的,《EQ》一书还分不同的层次,为社会各届设计了培养各种能力的办法和方案,可行性和操作性很强,因而受到社会各届的吹捧和关注,形成一种世界潮流,其理论的社会价值是无法比拟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王阳明的“致良知”
比丹尼尔?高曼早生五百年的王阳明(1472——1529),生于明朝中叶南方商业经济较发达的余杭地区,他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沉闷和突破沉寂的冲突和矛盾,在正宗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形势下,社会的学风日愈空疏,为了革除时弊,他沿着传统心性之学的思路,举起“致良知”的大旗挑战程朱理学,不但当时吸引了大批学子,出现晚明时期要掀翻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而且波及东瀛,享誉中外,至今还福泽社会,其理论的时代性和震撼力可类比于EQ。“致良知”是一种道德学说,代表了王阳明一生的最高成就和精髓,自述“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个字。” 又说“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人正眼法藏。” 点明了他思想的主题和核心。“致良知”内在包含对良知的体认和实行两方面。他接过古代孟子的良知说,并把它升华到新的高度,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道德修养三方面界定它的全新内容。
首先,良知是心之本体,本体的良知与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感应”关系。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此处宇宙万物之“物”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之物或还未进入人认识领域的纯粹自然物,而是与人的认识发生了联系,已进入认识领域的意义之物。王阳明把本体良知和意义之物的关系称为“感应之机”,有时又称“良知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此处讲的“主宰”,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指人心对意义之物的感应。“我的灵明便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 灵明指的是人心,它和意义之物存在着有你才有我,有我才有你的感应关系,缺乏灵明的作用,意义之物就不复存在。马克思说过:“被抽象地孤立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说明没有与人认识发生联系的那部分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无意义的。对王阳明的良知“主宰”说、“心外无物”说,都可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意旨是说意义之物的呈现离不开人的意识活动,离此就无呈现可言。                                   其二,良知是一种“天植灵根”的知觉能力。他说“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 人类感知天地万物的能力能穿过人体,幅射宇宙时空,即在平常日用间,又在先天未画前,该是无限的。又说“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也。心之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 “照”亦是一种良知的感知能力,不论感知的结果是对或是错,人的认识能力“照”都存在。此外,良知的感知能力还表现在人的自我认识上,可观具体化为“内省”和“体验”之类的心上功夫,一种自我审视、自我认知的能力。它以“哑子吃苦瓜”式的自证自悟为特征,可以捕捉内心的欲望和情感,把握住“真我”,并能把“真我”中“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真精神展露出来,把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控制在恰到好处的状态中,并把意念起处的私欲消灭掉。可见体验是王阳明认识本心的重要方法。
其三,良知就是“天理”。天理是人心的条理,“天命之性具于吾心,其浑然全体之中,而条理节目森然毕具,是故谓之天理。” 外在的“天命之性”落实在人心就是天理,它“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只要细心去领会,就会自然在人心中显露出来。“理”作为普遍的规范,是超越个体的存在,有天道和人道两层意义,但对于王阳明来说更多的是指人道,指道德修养和相关的道德行为。外在规范之理一旦内化为人内心的良知,良知就成了主体心中的至高原则,不但包涵忠、孝、仁、义等具体道德,而且还是成圣成德的根据,还是导向行为、判断道德是非的标准,“只良知就尽了是非,依着它去做,是便是,非便非。”这时,良知已是王阳明心本论的理论重镇,早已超出孟子良知说的内涵,是对传统理论的突破和超越。
“致良知”建立在良知说的基础上,包括体认良知(道德修养)和实践良知(道德实践)两方面。致良知的“致”字与儒家经典《大学》中的“致知格物”说直接相联,“致”就是推及、到的意思。王阳明主张把良知推及到意念和行为之中,“体认良知”就是意念上的功夫,即今天说的道德认知和感情体验。在王阳明哲学中“心”和“良知”意义可以重合,但“心”和“意”却是不同的概念,“身之主是心,心之灵明是知,知之发动是意。” ,在意念发起处就杂有私意,因此落实良知必须从意念开始。所谓体认良知,除了要求对道德理论学习修养外,还要求“知行合一”,用心中“知善知恶”的“良知”去“消灭心中贼”,“防于未萌之先,克于方萌之际”,“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这就要求心口一致、表里如一,个人道德修养先从正心、诚意开始,便意念纯净化。“实践良知”,是把良知推及到事物中去,以促进举业、事功,使“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因此,道德修养不能只停在口头上,必须在事上磨练,不离“微、近、纤、曲”,“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 说明致良知必须在事上磨练,与事业、举业联系起来,否则就会落于空套,形成空言道德性命的弊端。总之,“致良知”包括“正心”、“诚意”、“慎独”、“立志”、“克己”“省察克制”、“在事上磨练”、“格物”(正物)、“致知”等功夫,是从内向外的推及,体现了道德主体性和自觉性,它突出“自律”的作用,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而“致良知”重点又放在用仁爱恻隐之心去打通人际关系,并用推己及人的方法,再由人推到物,由一物到万物,最后达到与“天地万物一体”的人生最高境界。
三、EQ情感智与“致良知”的比较
丹尼尔?高曼和王阳明二人,彼此虽然生活于不同时空,用着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但他们研究的结论有些却惊人的相似,说明他们发现了某些共同的真理,比较他们的成果和方法,可以从中找出人类认识的某些规律,开阔人的视野,为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EQ情感智商和“致良知”理论的相似之处:1、两者都以道德立论,其关注现实、完善人格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相同的。丹尼尔.高曼有见于当今美国社会物质生活富裕,道德风气下滑的现象,在书的前言中说:“今天我们看到社会秩序以前以未有的速度在崩溃,自私和暴力不断腐蚀着善良的人心,我们所以要大力鼓吹EQ,实是着眼于情感、人格与道德的三合一关系。”书的最后一节又说“大力宣传并推行EQ的目的,是要通过EQ来促进人格发展,使人际关系和谐,以实现理想的民主社会”。又说“人格的发展是民主社会的基石,EQ可发挥巩固基石的作用”,“如果人人都能暂时撇开个人的欲望与冲动,必然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让大家能互敬共存,创造更有利的公共对话空间,这也是民主的真谛。” 王阳明“致良知”的提出也有同样类似的立场,他要唤醒人们本然的良知,振救人心之倒悬。“今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痿,所望以起死回生者,实有地于诸君子。” 又在一首《居夷诗》中写道:“溪水清见底,照我白发生。年华若流水,一去无回停。悠悠百年内,吾道终何成!” 其忧国忧道之心溢于言表。由于二人都心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从整敕人心,提高国民道德素质的基点出发,因而能提出代表时代精神,又震撼人心的理论,得到万人的首肯。2、两者都以情感为道德建设的出发点。丹尼尔.高曼把感情、意志、道德三者结合起来,以情绪为道德建设的基础,用“自律”作为主体道德修养的手段,包括认识自己的情绪,克制感情冲动,立志向自我激励等;在人己之间,则用“同情心”和“同理心”去疏通隔膜,同情心又叫“移情”,只有具有移情能力的人才能通用细微的社会信息感受他人的需要,努力去助人、利人。王阳明则是发扬中国古代孟子心性之学的传统,在心学本论的阐释中,注重心、性、情的总体研究,也重视对感情的利用和调节。孟子讲“四端”,强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四德发生的端倪,“四端”实质上就是感情的趋同,恻隐之心相当于同情心,恭敬之心、羞恶之心也是人们一种感情和心态,是非之心内容稍为复杂,有认识上的真妄,也有价值上的情感认同,和情连在一起。所以,南宋哲学家朱熹说过孟子所谓“四端者,皆情也”。这是一种深刻地洞察,说明中国传统儒家的道德形上学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道德感情是道德实践的内在动力。王阳明对人内心感情认知的体验非常强烈,他肯定“七情”是人性的合理自然流露。“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著;七情有著,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弊。” 七情只是不能偏执,与“七情”相关联的“乐”更是人心的本体,自然和畅是它的本色,只能让它自然宣泄,而不要人为地去堵截,过分“矜持”是不好的。当然,对过分偏执的“情”也要用极大的勇气和毅力的克制。“凡人语言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在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在沸腾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可见,对感情的认同和调节亦是王阳明道德修养的起点和内容。3、在实现道德目标的方法上类同。丹尼尔.高曼把“自律”与“同情心”视为民主社会的两大道德支柱,“自律”包括调节情绪和自我激励两方面,只有两方面俱备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而“同情心”和“同理心”则是勾通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社会上许多道德判断都来自同理心,而对弱势者的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帮助、扶持的行为则是以同情心为基础的。王阳明在道德实践方法上,提出了体验、克己、慎独、立志、在事上磨练、格物、致知等主张,突出地是把“克己”和“成己”联系起来,“克己”是为了“成己”,只有立下必为圣人的“成己”之志,才有克制私欲“克己”的巨大动力。所以要“成圣挺进自我”;而且“克己”还是一种“自求自得”的过程,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靠人点化不如自我化解,有个人的独到和体会。对人我关系,王阳明主张人我平等,“满街都是圣人”道出了对社会个人的尊重,以平等态度对人;至于“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则表现出深厚的仁者襟怀,其恻隐、同情之情清楚可见。
“致良知”与EQ情感智商的不同之点:1、两者研究的途径不同,一个是从具体科学到伦理建设,从人脑的机能、神经科学入手去探讨人类精神活动产生的原因,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根据,有较大的说服力;另一个则建立在心学本体论的基础上,偏重于人生的体验,直接切入人的心灵深处,突出道德建设上主体性的作用,在反对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伪道德君子上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但直觉、体验缺乏科学论证,难免有神秘之嫌。2、两者的研究的范围和重点不同。EQ情感智商用“情”代替道德建设,似乎一切道德问题都由EQ情感智商所决定,有些夸大EQ情感的作用,事实上一定的社会道德的确立还有政治、制度、经济、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只提EQ情感智商,多少有些偏颇;王阳明的“致良知”包括心内工夫和实践工夫两方面,民族传统和文化积淀比较丰富,内容较为全面。3,今天研究两者理论的特征,可以用EQ情感智商揭示的科学理论补充、丰富、延长“致良知”的内涵,便之更符合今天的现实和成就。今天在培养新一代道德品行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的吸取EQ的科学精神和训练方法,使传统的精华消融在新时代的文明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史上的圣贤不多,朱熹、王阳明全算得上。让我们中国眼镜人在圣贤的光茫下发财
发表于 2009-7-10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吹吹!......手腳這麼快速!......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哪确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5-3 0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