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rick

rick:檢影中和時遠點與檢查者網膜成像關係剖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3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

我现在眼睛很花,因为刚才用检影镜直接照射了自己的眼睛。目的是为了试验。

在试验之前我再次打开了检影镜,测量了相关数值,首先测量的是检影镜上透镜的度数,我试图用一度计测量,但在一度计上测量时就死机,几次都是这样,没办法,我就用中和法测量,用-3100度的镜片基本能中和掉检影镜里面的透镜度,所以我得出检影镜里面的透镜度数大约是-3100度的结论,请大家记好这人数值,虽然是个大约的值,但起参考的价值应该还是有的。

然后测量了透镜与灯丝的距离,因为这个是密封在里面的无法测量,所以我想了一个近似的办法,那就是先装好透镜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9# 新视界710
老詹,你为什么始终不愿意接受试验的事实?你没有觉得你所有的这类光路图都存在问题吗。实际上现在的问题很简单。你能不能解释为什么实验结果和你认为的不同?是实验错了,还是你的认识错了。要说是实验错了,请你详细说出错在那里了。我不想和你绕什么光路图。你的光路图本身就是错的。你吧投射光路和光查光路混淆在一起了。你的作图投射光线永远是平行的,而实际却不是,是散开的。你的作图是投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到达成像面在返回。光路经过透镜的两次曲折。而实际研究光学成像时却不是这样。请你永远记住一点。我们的眼睛不能改变任何存在的事实。而检影时影动关系取决于投射光路而非观察光路。
现在要么你能证明我说的实验是错的。或者用实验来说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想我这样的要求是最简单可行的吧。这个实验很简单,你就用检影镜和透镜即可。无非是两个结果啊。一个结果是检影镜到透镜的不同位置与成像面影动有关。另一种是检影镜到透镜的位置的确与成像面影动无关。请你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回老顧  :

1.我認為我畫圖的概念並無錯誤,若你認為有錯請別客氣直接指出錯誤之處,我會改正.

2.關於檢影投射光路光束的聚散問題早在別的帖子就討論過,再回答你一次 : 檢影時如果有加工作鏡,那麼檢影鏡的投射光就必須稍微開散以補償工作鏡的正屈光度.
但是在實際操作檢影時,如何確定檢影鏡頭射光的開散量能剛好抵消工作鏡的正屈光度?這是無法確定的,所以檢影驗光的精確度還是有很大誤差只能作為初值參考用.


我畫簡圖有時會把光線畫平行是因為方便作圖,要認真嚴謹的講是稍微開散的光線,這開散度是要經過計算的,既然投射光路的光束已經有討論過是稍微開散的,這已經是共識,就不要再拘泥於此囉.

3.你說過的實驗有2種  其一是用義眼由檢影鏡中和後,固定住檢影鏡位置不動,觀察者的頭往後退,依照你的設定我用+5D的工作鏡,當中和後我頭往後退約20公分之遠時的確觀察到的影動是逆動.這原理在一樓的圖裡就曾畫出..
檢影時有可能看到真正全亮的中和狀況只有兩個地方  1.觀察者的第一焦點上(F1)  2.觀察者的結點上(N)....當觀察者把頭往後退時中和點雖然不變但是跟觀察者眼睛的相對位置一經改變,英動方向必然也會改變,但是被檢者瞳孔反射光斑的位置並不會改變.


4.你所提問的問題...我想我这样的要求是最简单可行的吧。这个实验很简单,你就用检影镜和透镜即可。无非是两个结果啊。一个结果是检影镜到透镜的不同位置与成像面影动有关。另一种是检影镜到透镜的位置的确与成像面影动无关。请你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為求嚴謹請你把設定條件固定出來...透鏡屈光度.跟透鏡離牆面幾公分.??

我再作圖回覆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0# 新视界710


    老顧..

    我並非迴避...只是認為要討論這主題,這應該是都能理解的東西,並不需要一再說明而已.

    如果真的有錯誤我一定會改正,請你把它指正出來.
发表于 2012-2-3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361楼,因为在361楼字打到一半的时候忙起来了,所以中途只有帖上去了,现在补回来。

先把检影镜装起来,然后在固定距离处将光束照在固定目标上,观察并且记住光斑宽度,然后再把检影镜打开,装透镜反过来装,用手扶着前后移动,当固定目标上的光班宽度与之前一样大小的时候测量透镜到灯丝的距离,经测量距离大约是3厘米远。

结论,检影镜的光束是发散光束,灯丝与透镜的距离小与透镜的焦距,理论上是发散光,实际上也是发散光,
当下移推板时,灯泡与透镜的距离拉远,远到距离等于焦距时为平行光,。。。。。
发表于 2012-2-3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364,当继续下推,灯泡距离大于焦距时为会聚光,此时出射的光束有会聚点存在,也就是有焦点存在,距离拉得越远焦点距离越近。

每一个检影镜在推板没有推移的情况下都有固定的发散度。是个具体的数值,严格来说不同的检影距离要有针对的调整检影光束的发散度,使之一一对应。

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可以忽略这一点,因为影响不是很大,
发表于 2012-2-3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戈戈 于 2012-2-4 07:43 编辑

接365楼,此试验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因为此问题涉及到重要问题,希望此试验能给大家一个启示!!!!

本人近视四五百度,一手拿起检影镜,手臂伸直,将光束投射到自己的眼睛里,让自己去感受检影镜光束的运动方向,

1,戴上眼睛时试验,让光束进入眼睛至上往下移动,我眼中看到的光束是自下往上运动的,方向相反,但此时我的视网膜上的光束运动方向应该也是自上往下运动的,(理由略,如果不知此理由的恐怕你也没有必要加入讨论了)
2,下掉眼睛,用同样的方式去试验,我眼中看到的光束还是自下往上运动的,方向相反,但感觉像模糊,光带变粗感。但此时我的视网膜上的光束运动方向应该也是自上往下运动的,
3,戴上一千度的眼镜模仿远视状态的眼睛,用同样的方式去试验,我眼中看到的光束还是自下往上运动的,方向相反,但感觉像特别模糊,光带更粗感。但此时我的视网膜上的光束运动方向应该也是自上往下运动的,

此试验能证明什么呢??大家想想!!!!
近视状态与远视状态检影,视网膜上的投射光带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是否与不加小孔时的试验结果——远顺近逆是一样的呢?

以上是试验的真实结果,希望抱着相找到真相的网友们也做做相同的试验,多做试验会减少不必要的争论!!

此帖修正了几个关键的错别字。
发表于 2012-2-3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詹,这样把,我把具体实验的数据写在这里。你看看吧!
我今天仔细的重复和观察了这个实验。并且把具体数据记录下来,以供大家参考。
我今天先后用了20D、15D和10D的正透镜。最终发现,最容易观察现象的焦度为+10D。因为相比较至下,他的光斑最大,现象最明显,基础再差的实验者也能很容易的观测到结果。具体的数据如下。
成像面到透镜的距离为13cm,透镜的焦度为+10D。检影镜在投透镜的另一侧。当检影镜距离透镜约65cm处摇动时,成像面上的影动明显为顺动。当检影镜距透镜最多75cm时摇动检影镜,就能明显观察到成像面上的逆动影像。两者时间必定有一个中和点,但这个位置实在难以准确确定。且顺动和逆动的中间区域的影动状态由于接近中和点,非常难以观察和准确描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猜测可能是由于球面像差的作用,分别有顺动区域和逆动区域。而小于65cm区域是毫无争议的顺动区域。大于75cm又是毫无争议的逆动区域。因此毫无疑问的是,检影镜到透镜的距离与成像面上的影动状态有关。
老詹,这是我实实在在的准确的实验记录。我想你不会认为这事我杜撰的吧。那么,请你解释这个实验的现象,告诉我为什么和你说的情况不一致。
发表于 2012-2-4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7# 新视界710


   
成像面到透镜的距离为13cm,透镜的焦度为+10D。检影镜在投透镜的另一侧。当检影镜距离透镜约65cm处摇动时,成像面上的影动明显为顺动。当检影镜距透镜最多75cm时摇动检影镜,就能明显观察到成像面上的逆动影像。两者时间必定有一个中和点,但这个位置实在难以准确确定。且顺动和逆动的中间区域的影动状态由于接近中和点,非常难以观察和准确描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猜测可能是由于球面像差的作用,分别有顺动区域和逆动区域。而小于65cm区域是毫无争议的顺动区域。大于75cm又是毫无争议的逆动区域。因此毫无疑问的是,检影镜到透镜的距离与成像面上的影动状态有关。

这个试验我可以证明结果是事实。我本人作了无数次这样的试验,这是直接用眼睛看成像面的结果,不是通过检影镜观察到的,请广大网友不要搞错了。

这是没有加小孔状态的试验结果,要想模拟人眼的真实状态必须要加上小孔后试验,有兴趣的可以再做加小孔后的试验,欢迎大家在保持以上试验参数不变,仅加上小孔后再做试验,把加小孔后的试验结果帖上来。
发表于 2012-2-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5# 金戈戈


   难得啊,我以前让你测一下,你好象说这测的没有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7# 新视界710

老詹,这样把,我把具体实验的数据写在这里。你看看吧!
我今天仔细的重复和观察了这个实验。并且把具体数据记录下来,以供大家参考。
我今天先后用了20D、15D和10D的正透镜。最终发现,最容易观察现象的焦度为+10D。因为相比较至下,他的光斑最大,现象最明显,基础再差的实验者也能很容易的观测到结果。具体的数据如下。
成像面到透镜的距离为13cm,透镜的焦度为+10D。检影镜在投透镜的另一侧。当检影镜距离透镜约65cm处摇动时,成像面上的影动明显为顺动。当检影镜距透镜最多75cm时摇动检影镜,就能明显观察到成像面上的逆动影像。两者时间必定有一个中和点,但这个位置实在难以准确确定。且顺动和逆动的中间区域的影动状态由于接近中和点,非常难以观察和准确描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猜测可能是由于球面像差的作用,分别有顺动区域和逆动区域。而小于65cm区域是毫无争议的顺动区域。大于75cm又是毫无争议的逆动区域。因此毫无疑问的是,检影镜到透镜的距离与成像面上的影动状态有关。
老詹,这是我实实在在的准确的实验记录。我想你不会认为这事我杜撰的吧。那么,请你解释这个实验的现象,告诉我为什么和你说的情况不一致。

回老顧...

1.請先看下面兩張圖..一張是依照真正檢影時的工作設定,透鏡是+2.00D ,物方藍色箭頭(瞳孔反射光)距透鏡約3.6公分,這時候是形成綠色的一個正立虛像跟物方同側.  另一招是依照你的設定 用 +10D 透鏡 物方(反射光成像)距透鏡13公分這時候如圖示會在透鏡右側成約43公分處成一正立實像.檢影時物方是在透鏡第一焦點內,你的實驗物方是在第一焦點外.
這兩張圖一個是類似檢影條件,一個跟檢影時條件完全不一樣,而且我曾說過檢影時觀察影動是在共軸條件下來作也就是要透過窺視孔來觀察,所以老顧你這個實驗的環境設定並不能用在檢影的解釋上.



2.你曾說過的兩個實驗以第一個 : 檢影鏡中和後,固定住檢影鏡位置不動,觀察者的頭往後退. 這個實驗是合乎檢影的環境設定的,它的影動的確會如我所說的...當中和後我頭往後退約20公分之遠時的確觀察到的影動是逆動.

下面這張圖士觀察者的眼睛 在 F1 , N  這兩點上都有能看到全亮的中和反射光斑,你可以試想如果把這個眼睛在往後退20公分(右方), 那麼是否中和的條件就已經改變了呢?

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念,檢影時被檢者瞳孔的光斑是固定位置的,但是影動的光線方向會因為被檢者的屈光狀態跟檢查者眼睛的位置而改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5-1-11 17: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