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胡家宝

【转贴】斜视帖子收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斜视,为什么儿童时期容易发生斜视?
斜视,是指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仅一眼视轴注视目标,而另眼视轴偏向目标一侧的现象。斜视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眼球向内偏斜,医学上称内斜视,俗称“对眼”、“斗鸡眼”。眼球向外偏斜,称外斜视,俗称“斜白眼”。当然,斜视并不仅指两眼相对位置有明显畸形的情况,也包括斜度很小,表面不易察觉,而双眼视功能不正常的情况,并且还包括那些根本没有斜位但双眼不正常的情况。因此,斜视的概念应理解为两眼的相对位置和双眼视功能两方面的异常。为什么儿童时期易发生斜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2)先天异常: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也有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眼外肌麻痹。此外,也有遗传因素,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最大。

    (3)眼球发育特点使儿童易患斜视: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4)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性斜视可分为哪几类
一:依据斜视表现的状态可分为:

    1、单目斜视:当眼睛固视一目标时,呈现一只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出现眼位异常。  

    2、交替斜视:当眼睛注视同一目标时,眼位异常,任意眼固视目标,另一眼就表现眼位异常。

    3、间歇性斜视:斜视现象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4、特定性斜视:眼位异常的出现只是不同的用眼状态下出现,例如只在看远时出现。  

    二:依据眼位、异常眼的偏转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  

    1、共同性内斜视:该症多发于中度以上远视的婴幼儿患者,主要由于过度调节引起。  

    2、共同性外斜视:多发于中度以上近视眼患者,以婴幼儿居多。  

    3、垂直性斜视:发病率不高,据悉与着肌点的位置异常有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遮盖法检查斜视有几种方法
遮盖法检查斜视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即交替遮盖法和遮盖打开法两种。
   
    交替遮盖法又称单眼遮盖法或连续遮盖法,临床上主要用于隐斜视的检查。具体方法为用一宽5厘米,长15厘米的黑色纸板作遮盖板,医生手持遮盖板坐在患者对面交替遮盖患者左、右眼,在移动遮盖板时注意观察原被遮眼的移动方向,根据取遮眼的移动情况,即可确定隐斜视的类型。一般需进行近距离(33厘米)和远距离(5米以外)两种注视状态的检查。如遮盖板由左眼移向右眼时,左眼向鼻侧转动,遮盖板由右眼复移回左眼,右眼亦向鼻侧转动时,说明被遮眼在被遮盖时处于向颞侧偏斜位置,则诊断为外隐斜。反之,如遮盖板由左眼移向右眼,左眼向颞侧转动,遮盖板由右眼复移回左眼时,右眼亦向颞侧转动,说明被遮眼在被遮盖时处于向鼻侧偏斜位置,则诊断为内隐斜。交替遮盖试验中取遮眼向上、下方移动时则为垂直性隐斜,一般诊断为上隐斜。如取遮眼表现为向侧方旋转移位则诊断为旋转隐斜。在交替遮盖试验中如取遮眼始终不转动则说明被遮眼一直保持在正位无偏斜现象,则为正位视眼。用交替遮盖法检查配合三棱镜插片,将三棱镜尖端指向隐斜视方向放置一眼前,逐渐加大三棱镜度数,直至放置一合适度数三棱镜后交替遮盖双眼取遮眼不再转动,该三棱镜的度数即是该患者隐斜的度数。由于调节集合作用的参与,注视33厘米近目标与注视5米以外远处目标所测得的隐斜度数可有差别。

    遮盖打开法又称遮与不遮法或双眼暴露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共转性斜视的检查。具体方法为先用遮板遮盖患者一眼,之后把遮板拿开让患者恢复双眼注视,同时注意观察双眼转动情况。再遮盖另一眼同样拿开遮板再恢复双眼注视,观察双眼转动情况,即可确定共转性斜视的方向、类型及何眼为注视眼。如遮盖右眼,出现左眼向颞侧转动,右眼取遮后双眼均向右侧转动,右眼转至注视位,左眼恢复内斜位。遮盖左眼及取遮后双眼均不转动者,则为左眼内斜视,右眼为注视眼。如遮盖右眼后,左眼外转呈注视位,取遮后双眼不转动,右眼呈内斜位。遮盖左眼,右眼外转呈注视位,取遮后双眼仍不转动,左眼呈内斜位者,则为交替性内斜视,双眼均可作为注视眼。

    总之,交替遮盖法与遮盖打开法是检查斜视时常用的两种方法。前者主要用于证实隐斜视的方向及类型,配合三棱镜检查即可测定隐斜视的程度。后者用以检查显性斜视,主要用于共转性斜视的检查。可以确定共转性斜视的方向及类型,何眼为注视眼等。当然用交替遮盖法亦可检查共转性斜视,遮盖打开法亦可用于隐斜视的检查,只是其结果不如前述精确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述斜视的简易检查方法
检查者与被检查儿童面对坐定,在儿童鼻粱前33厘米处放置一个手电简,使聚光灯泡的光线垂直向上,让被检查儿童双眼注视灯光,这时检查者就可看到在被检查儿童双眼角膜(黑眼珠)中央,瞳孔中出现两个小光亮点,如果儿童眼位正、无偏斜时,这两个小光亮点应分别在两眼瞳孔正中央;

    相反,如果小光亮点在瞳孔中央的一侧,不管偏内或是偏外,这只眼就是斜眼,亮点偏内,眼睛就向外斜,如果光亮点偏于瞳孔中央外侧(颞侧),眼睛就向内斜。一般认为如果亮光点在瞳孔边缘上,眼睛的斜度大约为15度,亮光点在角膜边缘与角膜中心的中段,眼睛的斜度大约为30度,亮光点在角膜边缘时,眼睛的斜度大约为45度。调度越大眼位偏斜越明显。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临床上斜视可分几大类
  临床上斜视分类很多,常见的有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1)共同性斜视:共同性斜视按偏斜的方向分为:  
  
    ①内斜视,即向鼻侧偏斜。内隐斜、先天性内斜视、后天性内斜视。

    ②外斜视,即向颞侧偏斜。外隐斜、先天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

    ③垂直性、旋转性斜视。垂直性斜视分为上斜视或下斜视。旋转性斜视:内旋性或外旋性斜视。

    (2)麻痹性斜视:先天性婴儿型麻痹性斜视、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在家中检查小儿是否斜视
度数较大或较明显的斜视,通过观察就可发现。度数小或不明显的斜视,则需要通过一些检查才能确定。有一种检查方法叫角膜映光法,可以简单地观察眼位,怀疑自己小儿有斜视的家长 可以试一试。

    操作方式是:检查者与小儿对坐,用1个聚光手电,距离小儿约33厘米远,照在小儿两眼中间的鼻梁处,这时,在小儿两眼上就会有反光点。正位眼的反光点均在双眼黑眼球的中央,即在瞳孔的中央。如一眼反光点在瞳孔中央,另一眼偏向外眼角方向,该眼为内斜视;如偏向内眼角方向,则为外斜视。

    检查时要不断引导小儿盯住手电看,并应反复检查几次方可确定。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调缝线手术治疗幼儿斜视好
斜视对于儿童决不只是外观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视觉发育,拖延治疗,不仅可以导致弱视,最终将丧失双眼单视功能,给日后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儿童斜视一经发现就应尽早手术治疗。先天性内斜应在两岁前手术,一般斜视也应在5—6岁前手术。但因患儿年龄小,手术须在全麻下进行,而在全麻状态下手术医生只能根据经验及理论上的手术量完成手术,术中无法观察和调整眼位,据国外文献报告,儿童斜视再手术率高达60%,这使许多儿童蒙受再手术的痛苦,也给家长增加了心理负担。
  
  为解决儿童斜视再手术率高的难题,我院在儿童斜视的手术操作中,采取了自创改良眼外肌后徙调整缝线的方法,使手术的一次成功率高达90%以上。

  在我们医院接受斜视手术的儿童中有60%以上的儿童需要作调整缝线:

  1、年龄小,检查不配合,可是又需要尽早手术.

  2、手术度数变化很大,不容易找到一个经常出现的斜视度数.

  3、需要同时在眼睛上行垂直肌肉和水平肌肉手术的孩子,垂直肌肉手术往往需要分两次手术.

  4、特殊类型的斜视,比如我们网上介绍的白化病的小朋友光光就是眼球震颤阻滞综合症的 患儿,手术前检查非常困难,斜视度每天都在变化,同时孩子又小,不能很好配合手术前检查.我们为光光设计了调整缝线手术术式,手术后第二天检查发现常规手术设计的量发生了变化,手术量发生了过矫,于是手术后的次日,我们对孩子的手术量做了调整,最后出院时孩子的眼位情况非常好.如果没有调整缝线这种先进的手术方法,光光可能就必须再次接受全麻手术.这样家长往往接受不了.
  
  我们调整缝线的具体的做法是:传统的调整缝线术是做一个梯形结膜瓣后,将后徙的直肌自肌止端后1mm处做双套环缝线,线前剪断肌肉,将两端缝线分别通过肌止端中心呈八字穿出,入针处相距2mm,出针处1mm,将两缝线行拉锯动作数次,形成巩膜遂道,后将两端线向上拉紧,涂以骨腊,斜视尺在线上测量肌肉后徙量,黑丝线在测量点上打结,留出5mm间隙在打结,形成一调整环,在调整环上方5mm处,将两白丝线打结,将结膜瓣减去2mm,间断缝至肌止端处,暴露肌止端与角膜缘区域。
 
  通过我们大量的临床观察,传统的调整缝线术手术后由于暴露的巩膜区时间比较长,家长不易接受,我们发明了经穹隆部切口的改良方法,手术后不用暴露巩膜,这样即达到了调整的效果,同时又避免长时间的暴露巩膜,家长不易接受的问题, 以上这种调整缝线的优点在于:
  
  1、术中及术后1至3天内通过拉动调整环就可调整眼位,调整时如过矫,可将黑线环向后牵拉,以减少肌肉后徙量;如欠矫,可将黑色线环向前牵拉,以增加后徙量。
  
  2、适用于儿童斜视,特别是斜视角易变化的内斜视,较复杂的垂直性斜视,以及各种眼外肌综合征。
  
  3、与传统的调整线比较,由于我们采用在肌止端中心穿出缝线,并呈八字形,针间距小,调整灵活、自如,非常方便。
  
  4、各种麻醉状态下均可采用。
  
  5、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调整时应注意:
  
  1、欠矫的调整较过矫的调整困难,应在术后1-3天内进行。
  
  2、调整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将线拉断,造成肌肉滑脱。3、调整量应由小到大分次进行。
  
  总之,应用眼外肌后徙调整缝线,使斜视手术一次性成功率明显提高。北京儿童医院医院小儿眼科通过这种调整缝线手术使再手术率明显降低,尤其是在儿童斜视手术中的应用,使我们对较小年龄的手术一次性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把握和信心。在我院儿童一经诊断为斜视手术适应征,均能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不在因为年龄小而延误病情,而造成患儿及家长的遗憾。我们希望通过调整缝线的使用增加儿童一次手术的正位率。使更多的儿童斜视患者受益。

  我们采用调整缝线术治疗了各种复杂幼儿斜视:

1、先天性震颤阻滞综合症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3、DVD DHD

  4、度数不稳定的各种斜视

  5、一岁以下不配合术前检查的患儿

  6、看近明显大于看远斜视度的病人。

  通过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GAME  OVER!
发表于 2010-5-25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8# 胡家宝


    好贴,不过好长了,先收着慢慢看。楼主辛苦了,谢谢!
发表于 2016-2-26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数小孩子有假性斜视的现象,如何辨别假性斜视,如果有了假性斜视怎么办呢?在生活中常见的假性斜视有假性内斜视和假性外斜视,下面就跟着小编来看一下吧。

常见的假性斜视有假性内斜视和假性外斜视,假性内斜视的原因有:

1。婴儿间歇性内斜视。

主要发生于出生4个月内的婴儿,两眼在看近处物体时引起两眼内聚,出现间歇性内斜视,4-6个月后,当眼睛开始调节时,内斜可自行消失。

2。内呲赘皮。

这种情况最容易误认为是内斜,也是假性斜视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眼内呲赘皮遮盖了眼内呲部,严重的可遮盖部分巩膜,以至于鼻侧巩膜暴露的比颞侧少,加上婴儿的鼻根过宽,从外观上给人一种内斜视(对眼)的感觉。患儿眼球向左右转动时,内转的那只眼就显得更明显。鉴别的方法是将患儿鼻根部皮肤捏起,鼻侧巩膜暴露多些,“内斜视”便消失了。另外也可以采用角膜映光法,即用手电筒光照射在小儿两眼之间,观察光影是否在角膜的中间;或用交替遮盖一眼的方法检查眼位来鉴别。

3。瞳孔距离过小。

当两眼眶距及瞳孔距离过小时,会给人有内斜视的感觉。

假性外斜视主要有瞳孔距离过大,会造成外斜感。假性斜视常与真性斜视相混淆,并不能让人一眼就判断出来是假性斜视,即使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也要经过反复多次检查才能判断正确。

温馨提示:从外观上看有斜视,实际上没有斜视,眼位正常的情况属于假性斜视,无需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12-22 21: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