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rick

<简介> 辐辏与AC/A的分类与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集合实际上是聚散运动的一个部分。完整的说应该是张力性聚散、距离感知性聚散、调节性聚散和融像性聚散这四个部分。他们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我们不应该用某一项集合值和调节进行比较、来确定聚散功能是否正常。下面我来说说这四项聚散之间的实际关系。
1.张力性聚散:为了弥补人眼框轴解剖结构上外展25°的缺陷,而产生的生理性集合值。眼镜框轴与视轴之间的夹角为25°。但是由于每个人生理结构的不同,有人的张力性集合角大于25°为内斜,而有些人张力性集合角小于25°为外斜。由于斜视量值的不同,有些人能够通过动用眼肌来始终维持双眼视觉,被我们称之为隐性斜视。有些人则不能始终维持这样的状态而偶尔出现显性斜视的特征,这种人被我们称之为间歇性斜视。另外一些人由于斜视度较大不能通过眼肌的运动建立双眼视觉而成为显性的斜视。对于隐形和间歇性外斜视者来说,为了建立双眼视觉,视远时必须动用远融像性集合,而视近时则需要比正常人多付出与外斜视值相同的集合量来维持近融像。而对于隐形和间歇性内斜视者来说,为了建立双眼视觉,视远时必须动用远融像性散开,而视近时则需要比正常人少付出与外斜视值相同的集合量来维持近融像。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直接通过远用斜位就可以判断此人集合状态,知道配镜。例如外斜者给予远用棱镜是安全的,给予适当的远用棱镜可以保证视远及视近时的双眼视觉的清晰度和舒适度。而内斜视者者需要小心,因为这类人由于视远是需要动用散开,而动用散开远比动用集合要困难,因此这类人视远时很容易疲劳,而视近时由于集合需求低于正常人,因此反而视近舒适且能够耐久。但是一旦我们给予远用棱镜后虽然解决了视远的问题,但是由于集合需求增加反而会出现视近的疲劳问题。因此这种情况需要小心。但是如果遇到聚散功能异常(我们通常说的集合异常)就需要根据其他三项聚散功能具体情况来确定了。
距离感知性聚散:由于目标距离改变而引起的聚散。正常情况下,当目标距离由远至近时集合增加,当目标距离由近至远时,集合减小散开增加。这一过程是由大脑对距离变化做出的反应。此时与调节性集合和融像性集合时没有任何关系的。这点我们是可以通过试验来证实的。方法是遮盖一眼来破坏融像,用+5.00D的镜片或节状肌麻痹破坏调节。然后改变目标的距离,我们可以观察到被遮盖眼会随着目标距离的改变而发生异向运动。有时候大脑给指令的时候可能会出错,有时候可不给或少给,而有时候却给过头。因此,近感知性集合可能会出现不足和过度的现象。
调节性聚散:正常情况下,调节增加集合增加,调节降低集合减少,散开增加。这点我们也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的。如果近感知性集合集合没有使用睫状肌麻痹,而是采用大度数正透镜破坏调节的化,我们只要抽掉放置于双眼前的正镜片,调节将会回复,此时依然保持另一眼的遮盖状态,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发现被遮盖眼会想内转,此时的内转就是调节引起的调节性集合。调节引起的调节性集合也可能出现不足或过度的显现。调节性集合异常的处理方法相对简单,可通过控制调节来处理。
融像性聚散:如果前面的集合存在不足的情况,为了保证近融像,需动用近融像性集合。如果前面的集合状态时一种过渡状态,双眼的转动过头了,例如测量值为BO的情况下,则需要动用近融像性散开。
实际上在正常情况下近感知性集合与调节性集合通常不能保证双眼的近融像。近感知性集合与调节性集合都调动起来以后双眼视轴仍处于轻度的外展状态,此时需要动用融像性集合来弥补。这点我们也可以利用实验来验证,在调节性集合实验的情况下,我们突然去掉遮盖片,在去掉遮盖片的瞬间,正常情况下会发现目标是两个,但是由于近融像性集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因此,这样的复视状态会很快消失。去掉遮盖片后有复视到单视的过程就是近融像性集合的结果。
实际上,当目标距离改变的时候,在调节产生之前大脑首先对目标距离做出反应,因此距离感知性聚散最早做出反应,并且调动眼球发生与之匹配的运动。接着调节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且带动调节性聚散的产生,最后在由融像性聚散来完成整个聚散过程。
实际上在异向运动中,部分聚散功能的问题是可以被其他功能所弥补。例如:近感知性集合不足时,通常可以利用调节性集合和融像性集合来保证近融像,而调节性集合不足则可以依靠张力性集合和融像性集合来保证正常的近距离工作,这正是为什么老年人在没有调节的状态下依然能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但是老年人也可能出现集合障碍,不过他们的集合障碍与调节性集合是没有关系的,而与近感知性集合与融像性集合有关。此时对他们使用AC/A显然是毫无意义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是不是有必要考虑一下这个AC/A是不是存在问题。
上次我提到的两个案例大家还没有做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呢。实际上这两个案例恰恰说明了传统观点可能存在问题,实际上如果用AC/A来计算你们绝对都算出的是高AC/A。那么按照这样的计算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但是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这两个案例的问题是不同的解决方式也是不同的。大家不妨好好的讨论一下那两个案例。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 金钱 +26 收起 理由
晶晶亮 + 10 太专业了
yesuifeng + 10 需要好好学习,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 ...
蓝南京 + 6 + 6 经典之至!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10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三遍才有点似乎明白
发表于 2009-9-1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视界710 于 2009-9-11 10:36 编辑

如果一本书中的某个理论写出来让人看不懂,那么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阅读者自身的基础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种则可能是作者自己本人都搞不懂。那么为什么作者自己本人也搞不懂呢?原因说起来应该是很简单的。现在的视光学理论中有很多是直接从国外的书籍中翻译过来的,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由于语言问题导致的翻译与原有观点的差异。其次,原著的作者可能也没有能够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样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困扰自己。这样的东西有人看不懂那也是正常的。问题是我们国内历来有抄袭的风尚。有人甚至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样抄来抄去的结果就是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将错误进行了延续。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句话从一个方面说是对的。但是如果我们把他引用到学术的问题上呢?我们不能说“天下本无真理,说的人多了就成为了真理”。那么这个真理错了怎么办?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主题虽名为: <简介> 辐辏与AC/A的分类与应用

要能完全了解明白, 还是要有很札实的视光基础才行的.
发表于 2009-9-11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是要有扎实的视光基础。学好眼视光学,基础不仅要扎实还要理解透彻才行,才能看出问题和对一个问题的正确分析。
不过,我想问rick您对辐辏与AC/A的分类与应用有何种理解?是完全理解?还是部分理解?还是停留在能运用AC/A检查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觉得..微微吹来一阵酸味呢....
原来阁下对我的主文有疑问?  期待看看你对这主题的高见文章.

先来解答您的疑惑, 为了写这篇短短简介,我至少参阅6本相关的专业书籍(包括大陆出版的书),还真的没有一本写的完整的,难怪对..辐辏与AC/A的分类与应用...这个题目论坛上很多一知半解的言论.
基于使命感我写了这篇简介,不管你看的了解度都少 ,以大纲来说我自认目前的专业书介绍的可能还不及此,至于细部内容就请你来补全了..
发表于 2009-9-11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阶段的AC/A检查可能存在不足,那里万老弟是否已经找到一个更好办法来检查这方面的问题?
发表于 2009-9-11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明确一下,你发的主题和内容没有任何和书上有出入的地方。在视光学院当中我们也就AC/A的争论也做了很多的各自观点。
我只是在看到您在14楼上写的那一段话,似乎让我感觉到所有反对AC/A的人是因为对AC/A理解不完全从而造成的片面错误观点。所以我想知道您是如何理解AC/A在双眼视当然的意义,或者说您是如何从书上理解知识的。我曾经和很多网友聊天的时候说过,我注重的是思想观点的交流,因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分析问题和对知识的理解的,这样我才能结合我自己的思路我才能获得知识或者给对方提出疑问。
发表于 2009-9-11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双眼视的问题中,我在时光学院当中的对AC/A的争论那个话题当中已经表明,我是赞同顾老师提出的三项聚散评估集合和散开问题导致的双眼视异常的观点的。
在双眼注视近处的目标的时候,调节和集合在生理功能上是有着良好的协调性的,同属神经支配但又有着区别,因为各自所受到的刺激方式不同。如看近的过程中,是由于物距改变导致像距增大从而刺激调节系统调节,这是主要因素。集合的产生更重的是由于成像点落在了黄斑中心凹颞侧,为了避免复视的产生从而引起的集合,这是引起集合的主要因素。由于靠近物体,光的通量增加,必然又引起瞳孔的缩小,这是瞳孔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这一系列就是视觉三联运动,他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和相似的神经支配方式,所以,会引起联动性的改变。如调节引起集合冲动,集合引起调节冲动以及瞳孔的变小变大,但各自都会受其主要因素来决定其量。
AC/A的测量,仅仅要强调调节会引起多少集合,这本身就是错误的。集合的决定因素不是调节,是黄斑中心凹成像是否落在颞侧以及是否引起复视或视混淆,所以当你保持一个特定距离,通过不同的调节刺激幅度,AC/A的数值始终不是一个恒定的量值。既然做AC/A的目的是评估双眼视是否异常,或者说集合和散开是否异常,那么集合散开的功能基础就是聚散功能,所以评估聚散功能的正常与否就直接合理的评估了双眼视。
发表于 2009-9-11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世上本没有路”,目前还没有一本专著能把这个AC/A分析论证得完整明白无误,那我来提一个建设性的意见:是否论坛上的诸位合力编写一本《视光检查通用手册》,力求科学、准确、通俗易懂、指导性强、可操作性强,出版的事情我可以负责。只要大家写得出来,我相信会是业界的一个福音,并且会很受欢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12-23 04: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