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rick 于 2011-9-15 11:17 编辑
檢查者的網膜上的像這是像方的共軛點....被檢者的視網膜反射光叫做物方的共軛點.
這整個是個光學系統起始點是被檢者的反射光(物方),終結點是檢查者視網膜上的成像.有物有像這樣檢查者才看的到東西.
以工作50cm 的剪影來說 沒有屈光不正的檢查者要看眼前 50cm的瞳孔反射光,這位檢查者的水晶體要做2D的調節量才能讓瞳孔反射光的像正確的成像在他的視網膜上.
檢查者的屈光不正在-2.00D內,基本上剪影時都能正確成像並不需要先矯正近視後才能檢影理論上完全不會影響檢影結果.
如果是檢查者的屈光不正超過-2D 或是 遠視 老花者 還是有輕微散光者, 理論上 在50CM 剪影時如果沒有先矯正屈光這樣看被檢查者的瞳孔反射光時他的成像並不會完全在檢查者的視網膜上,也就是像方的共軛點並不在網膜上,這時候落在檢查者網膜上的像是屬於史氏錐環上的最小錯亂圓,這個清晰度能不能讓檢影者正確判定出光動狀態就要看檢查者個人的體驗跟經驗而定. 假如檢查者的屈光不正太高經驗上 -3.00D 以上看反射光就不是那麼清晰, 這樣檢影的誤差也就會更大.
凡是...視光的檢查都是有理論依據的,為什麼教科書會呆版的先要求檢影時檢查者先要屈光矯正這是有學理的,標準化的流程才能確保檢查結果的一致性,尤其是在教沒經驗的學生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