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41|回复: 46

关于AC/A的争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8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C/A的争议主要是在于测量时候,测量误差对精确度的干扰。
首先说说计算性AC/A,计算性AC/A的缺陷不仅仅会受到焦深的干扰,而且容易受到近感知性集合的干扰。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要是把梯度性AC/A替代计算性AC/A,那么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欢迎反对AC/A理论的朋友一起讨论。
发表于 2009-9-8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理论是学习过,但平时运用的确实是太少了,只有顾客感觉配戴不舒服而验光又没有问题的时候才会去考虑这些因素。不过个人认为在运用还是要用梯度性的AC/A比较好。
发表于 2009-9-8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呃,何为梯度性AC/A?何为计算性AC/A?麻烦先帮俺补补课。误差分析是俺的强项。
发表于 2009-9-8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是赞同顾老师对AC/A的反对观点。核心问题就是调节的诱发和放松引起的是三项聚散的共同改变,而不能仅仅像AC/A描述的就是单指调节性聚散。
发表于 2009-9-8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AC/A笔是指:调节性辐辏与调节性刺激改变的比率
在测量时已经有用棱镜分离所以融像性辐辏已经没有,近知感性辐辏量及少亦可忽略.
发表于 2009-9-8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既然都波坏了融像性聚散啦,那之后测量的数据不就是特定的集合需求下的,其他几项来协调,所测的数据本身也就包括了融像行聚散的数值。所以,三项聚散更为准确科学。
发表于 2009-9-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争议是最大的,为何计算性的与梯度性的结果相差大。我认为梯度性略好的原因就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的测试。
发表于 2009-9-8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计算性和梯队性的差值其实不光是景深的问题,他们的差值其实可以反映近感知聚散的参与。
发表于 2009-9-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视界710 于 2009-9-8 21:54 编辑

大家都知道AC/A是调节性集合与调节之比。集合有张理性集合、近感知性集合、调节性集合和融像性集合组成。张力性集合保证的是人的眼位,而人眼的集合需求首先是与远用眼位有关的,在远用眼位的基础上人眼看近的集合需求由近感知性集合、调节性集合与融像性集合共同组成。那么我想问一个问题,既然集合需求由这几个部分组成,那么为什么单单拿调节性集合与调节做比较?这样的计算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隐斜法检测的两个值分别是远用斜位和所谓的近用斜位,这两个值是分别在视远和视近时破坏融想所得到的数值。尤其是近用检测的并不是调节性集合而是融像性集合,为什么要用融像性集合值减去远用的斜位值?而不考虑调节性集合值?这不直接就与AC/ A中表述的内容想冲突啊。而梯度法测量的也仅仅考虑了调节性集合的因素,大家千万不要忘了整个集合有4个不分保证,但看调节性集合有什么意义?要是近感知性集合与融像性集合出问题怎么办?有谁担保大脑给指令的时候就不会出错?有谁干保证近感知性集合就不会不足或过度?大家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我还是要重申一句我老是放在嘴边的话,书本上不一定是准确的,老师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传统不一定是精确的。
发表于 2009-9-8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测量时已经有用棱镜分离所以融像性辐辏已经没有,近知感性辐辏量及少亦可忽略.
这个观点我有意义,棱镜分离也是一种破坏融像的方式。而近感知性集合也是能够被测量到的。有时候恰恰是近感知性集合出了大问题才导致了聚散功能的异常。集合需求我们是可以通过瞳距和工作距离计算出来的。而无论使用棱镜分离还是其他的分离方式,我们测量的结果都是融像性集合,当然此时是通过融像的破坏来测量集合值,然后在放松该工作距离的调节后,我们会发现测量值会继续改变,这个改变值就是调节性集合值,而融像和调节完全被破坏后,所测的的棱镜度通常不等于此人的集合需求,则这个剩余不分就是近感知性集合值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5-1-11 2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