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1# bifeiyu86
楼主的第一个问题关于原瞳距和实际瞳距之间是否应该调整和怎么调整的问题,关键取决于斜视定性定量的检查。按照你说的情况,此人原有瞳距比实际瞳距大了8mm,但是此人没有反应。这样的情况有两种解释。第一,人眼人对于水平棱镜的耐受程度会很大。假设此人为正位眼,-7.00D的近视加工中心比实际瞳距大了8mm相当于给了一个5.6BI基底向内的棱镜。这样一个棱镜量,很多人带上都不会有任何反应。而且,看近时能够抵消掉一部分集合。因此,近用是可能更加舒适。第二种,情况就是此人有一定量的外斜。而瞳距偏大后正好歪打正着的矫正了一部分。这种情况下,患者没有反应很正常。至于楼主提到的遇到这种问题如何处理。关键的问题就是斜视定性定量的检查。假设,斜视定性定量检查结果是正位眼。你就大胆的按照实际瞳距去做。我敢保证你没有问题。而如果检查是发现有外斜视,那么你就要小心了。比方说,如果你检查到此人有10BI的外隐斜。那么原本的瞳距恰恰给予了5.6BI的棱镜矫正,此时的舒适度肯定比不矫正要好。如果此时你按照测量的实际瞳距做了。那么,此人就会出现不适的症状,近用的疲劳会更加严重。这样的情况下。你如果改动了瞳距那就犯了一个大错误。而且恐怕你还不知道,去找其他的原因去了。因此瞳距动不动,一定要看斜视定性定量的结果。其次,看近是是否需要基底向内的棱镜放松集合。我也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样反而会降低内直肌的功能。导致调节与集合之间关系的混乱。如果,患者存在较大的外斜,这样的棱镜完全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明显的眼位偏斜。因此,无论中双眼功能的匹配上说还是眼位状态上来说,使用基底向内的棱镜并非是一件好事。有人想通过这种方法见效疲劳控制近视,那也是徒劳的。因为近视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问题。人类在没有解决基因问题的前提下,近视的治疗和控制恐怕都是徒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