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77|回复: 11

这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上下轴位是垂直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3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有什么规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5-8-3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常验光包括电脑验光、检影验光、插片和综合验光得出的散光属于眼球的总散光,角膜曲率仪得出的是角膜散光
总散光=角膜散光+眼内散光(主要是晶状体散光)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杨兴通 发表于 2015-8-3 14:09
平常验光包括电脑验光、检影验光、插片和综合验光得出的散光属于眼球的总散光,角膜曲率仪得出的是角膜散光 ...

为什么轴位上下不一样

发表于 2015-8-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燕明眼镜 发表于 2015-8-3 14:27
为什么轴位上下不一样

总散光的轴位和角膜散光轴位一样的前提: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的轴位一模一样,或者相互垂直(并且角膜散光大于眼内散光),或者没有眼内散光
发表于 2015-8-3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角膜屈光力表示的是不是轴的方向,是屈光力方向。二者意思不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大 发表于 2015-8-3 14:43
角膜屈光力表示的是不是轴的方向,是屈光力方向。二者意思不一样的。

角膜屈光力方向与散光轴位方向一致代表什么?与散光轴位垂直代表什么?
发表于 2015-8-4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燕明眼镜 发表于 2015-8-4 10:04
角膜屈光力方向与散光轴位方向一致代表什么?与散光轴位垂直代表什么?
...

-1*180,这散光轴在180方向,而屈光力是90方向,而角膜是测屈光力,所以表示是是力方向而不是轴的方向。43@180,44@90,这与前面散光表面是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散光轴性屈光参差表
两眼屈光参差最大耐受度2.50D
1、对称性散光:双眼散光轴位之和180
A对称性顺律-10/170
B对称性逆律-85/95
C对称性斜性散光-130/50
斜轴状态下可耐受限度2.25D
2、同轴性散光
A 同轴顺律散光180
B 同轴逆律散光90
3、非对称性同轴向散光,散光大于之和180
非对称程度(《30)
A 同轴顺律散光-180/30、 120/85
1)同轴顺律散光-5/155, 95/115
2)同轴顺律同区散光-5/25、 95/115
B 同轴逆律散光-90/65、 5/150
1)同向逆律异区散光-115/85、 25/175
2)同向逆律同区散光-65/85、 150/175
3)同轴斜向散光55/145
双眼耐受限度2.00D
4、非对称性异向散光180/100、70/170
A 异向性异区散光110/5、80/165
B 异向性同区散光85/5、100/155
5、异轴性散光,一轴180、一轴90
双眼耐受限度1.00D
6.平行散光,60/60
7.斜轴性散光.135/45.
双眼耐受限度1.25D
散光轴-散光轴向与年龄的关系
大家的临床的时候是不是注意到:一般情况下,年轻人散光为顺规散光(负散光轴向接近180度),而老年人的散光往往为逆规散光,这是什么原因呢?
年轻人眼皮的张力较大,眨眼动作或闭眼时眼皮对眼角膜产生上下挤压的力量,长期微量力作用,导致角膜垂直方向变陡、水平方向变得平坦,由而导致散光方向为水平性(散光方向为角膜较平坦的方向)。
而随着年龄的增加,眼皮逐渐松弛,对角膜的挤压力逐渐减少,导致散光轴向向垂直方位转换。
发表于 2015-8-4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分析散光的组成,散光是内在散光还是角膜散光引起的?

散光主要是由角膜因素和角膜以外的眼球内因素形成的。由角膜因素形成的称为角膜散光,由角膜角膜以外的眼球内因素形成的称为眼内散光。
总散光:验光结果反映的散光量
角膜散光:角膜曲率检查计算出的散光量,反映角膜“不圆”的程度
内在散光:角膜以外的眼球内因素(如晶状体因素)造成的散光。
所以,总散光=角膜散光+内在散光

如果角膜表面不是如同乒乓球一样的圆球形,而表现为像橄榄球一样(椭圆球形),就造成在不同的方向屈光力不同而形成角膜散光。实际上多数散光眼的角膜表面都不是如同乒乓球一样的圆球形,所以角膜因素造成的散光是最多的。

怎么知道角膜表面的形状是乒乓球还是橄榄球呢?我们可以通过角膜曲率的检查发现。
角膜曲率:反映角膜的弯曲度。我们一般用其角膜屈光力和其所在的主子午线方向来表示:如44D@180是指角膜在180度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4D;如45D@90是指角膜在90度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5D。
如果在两条主子午线上的屈光力数值相同则说明角膜表面的形状是乒乓球;如不同则说明角膜表面的形状是橄榄球,存在角膜散光。

怎样分析分析角膜曲率的散光量和轴向是否和验光结果一致?散光是内在散光还是角膜散光引起的?

例一:说明总散光等于角膜散光的情况。
一右眼的验光结果是:
OD:-2.00DS/-1.00DC*180——1.0(即200度近视带100度近视散光矫正到1.0,散光在180度水平方向)
角膜曲率是:43.5D@180  44.5D@90 (即43.5D@180是指角膜在180度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3.5D; 44.5D@90是指角膜在90度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4.5D)。
由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不同,而垂直和水平这两条主子午线的屈光力的差值就是角膜散光,在这个例子中是44.5-43.5=1.0D。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大于水平方向的角膜屈光力,我们称为顺规散光,也就是指近视散光在水平方向;如果倒过来,水平方向的角膜屈光力大于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我们称为逆规散光,也就是指近视散光在垂直方向。
怎么分析散光的组成?

在这个例子中,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大于水平方向的角膜屈光力是顺规散光,即近视散光在水平方向,用数字表达就是:-1.00DC@180。
我们可以看到角膜散光与验光结果OD:-2.00DS/-1.00DC*180——1.0的散光量和方向一致,即:总散光是-1.00D*180;角膜散光是-1.00DC@180;所以:内在散光=总散光(-1.00D*180)-角膜散光(-1.00DC@180)=0
此时就可以确定总散光是由角膜散光构成的,内在散光为0。

例二:说明总散光等于内在散光的情况。
还是这只右眼,验光结果是:
OD:-2.00DS/-1.00DC*180——1.0(即200度近视带100度近视散光矫正到1.0,散光在180度水平方向)
角膜曲率是:43.5D@180  43.5D@90 (即43.5D@180是指角膜在180度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3.5D; 43.5D@90是指角膜在90度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也是43.5D)。
由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相同,表示角膜散光为0。

我们可以看到总散光是-1.00D*180;角膜散光是0;所以:内在散光=总散光(-1.00D*180)-角膜散光(0)=-1.00DC@180
此时就可以确定总散光是由内在散光构成的,内在散光为-1.00DC@180。

例三:说明角膜散光和内在散光同时存在的情况。
还是这只右眼,验光结果是:
OD:-2.00DS/-1.00DC*180——1.0(即200度近视带100度近视散光矫正到1.0,散光在180度水平方向)
角膜曲率是:43.5D@180  44D@90 (即43.5D@180是指角膜在180度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3.5D; 44D@90是指角膜在90度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4D)。
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不同,垂直方向屈光力大于水平方向的屈光力,是近视散光在水平方向的顺规散光:44-43.5=  -0.5D@180。
我们可以看到总散光是-1.00D*180;角膜散光是-0.5D@180;所以:内在散光=总散光(-1.00D*180)-角膜散光(-0.5D@180)= -0.5D@180
此时就可以确定总散光是由内在散光-0.5D@180和角膜散光-0.5D@180共同构成的。

例四:说明角膜散光和内在散光同时存在但正好抵消的情况。
某右眼,验光结果是:
OD:-2.00DS——1.0(即200度近视矫正到1.0,没有散光)
角膜曲率是:43.5D@180  44.5D@90 (即43.5D@180是指角膜在180度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3.5D; 44.5D@90是指角膜在90度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是44.5D)。
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角膜屈光力不同,垂直方向屈光力大于水平方向的屈光力,是近视散光在水平方向的顺规散光:44.5-43.5=  -1D@180。
我们可以看到总散光是0;角膜散光是-1D@180;所以:内在散光=总散光(0)-角膜散光(-1D@180)= +1D@180
此时就可以确定总散光是由内在散光+1D@180和角膜散光-1D@180共同构成的,而且角膜散光和内在散光正好抵消,而没有表现总散光。

点评

  发表于 2015-8-7 12:38
发表于 2015-8-5 2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书上说了半天抵不上老师两句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5-1-14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