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一休视力 于 2014-7-18 18:34 编辑
眼保健变形记?
----------奚继马
在中国有着数万家的眼保健机构,这些机构是由于市场庞大需求应运而生的,不管它是“科学"还是“迷信”的,却都能够很好的“生存”。要问为什么?最主要是由于医院无法拿出彻底治疗“近视”的方案。目前,根本没有一个专家可以拍着胸脯说“我可以治疗近视”。所以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商机”。
眼保健机构就按星星燎原之势发展壮大,从最初的拍着胸脯讲:“我可以治疗近视,三个月还你裸眼视力1.0,”,到现在的“预防近视加深”,已整整过去了10年。这10年的代价,就是造成更多的近视眼患者。
中国的老百姓好“忽悠”吗?我看确实好“忽悠”。
我有一个朋友已到博士级别的专家了,对待子女近视的问题,也是很不理智的,这种不理智的形为与他的理智的专业素养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孩子都近视到500度了,都不肯给他戴眼镜,理由是“眼镜会越戴越深”,天啊,我都不可想像,500度的近视,0.2的裸眼视力,不知道这个孩子是怎样用眼去观察这个美好的世界,原来他一直生活的模模糊糊视觉环境当中。我经常反问别人,以前从来没有戴过眼镜,近视也发展到500度了,难道这个500度是由于戴眼镜出来的吗?既从来没有给孩子戴过眼镜,为什么还出了500度,更可笑的是一个博士的孩子,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了吗,为什么对待孩子那么的不科学,不理智呢?
我们可以想像的眼球如同一架高级照相机,如果这个孩子眼睛不能把图像看清楚,使其眼底黄斑视锥细胞始终没有一个清晰像的刺激,这其中就失去了形觉的锐度刺激、就失去了色彩的艳度刺激、失去光的刺激,眼底会怎么办,它为了提高视觉质量,给眼底一个强烈的逆向信号刺激,而这个刺激就是加深度数的刺激。久而久之其功能低下不说,而且度数增加更快。为什么就不能理解呢?
有人说我近视就是由于调节所引起。调节,就是我们人眼从远到近有效的明视域的视觉范围的活动度,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确实会引起睫状肌的放松能力欠缺,
也就是会造成睫状肌的痉挛,由于痉挛,使晶状体弹性降低,视远时物像成像在视网膜前,最终又回到上一段的眼底像的刺激上去了,致使眼轴的延长,度数加深。
它打破眼球整个光学系统的协调性与匹配性,所以会近视,青少年近视的发展就是由于协调性与匹配性被打破了,致使眼轴的延长,从而使度数加深。那么近视真的是有假性近视一说吗?这是一种很无奈的一种说法,人眼从远到近的为了捕捉图像,晶状体能自动如同照相机镜头“伸缩”原理类似、“变平变凸”的运动,为了使眼底黄斑中心凹的清淅像,要始终对着这个需要捕捉的图像,同进带动双眼的运动也是对着这个目标,再带动头位的运动也是对着这个目标,进行系例整合,从而达到视觉信息量最大化的要求,所以只能说是由于过度调节所引起的临时性屈光度改变,或者是隐匿性的近视。
眼保健机构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但是眼保健机构目前处在很尴尬的境界,国家没有一个定位,致使鱼目混杂,没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也无法监控整个市场。近视反正没被治好过一个,反而度数都在越来越深。凡时以前讲把近视治好的最后证明都是善意的“谎言”。
曾有广告发到我的手中,说三个月600度近视摘到眼镜,签定合约。这样的宣传却能引起很大的轰动。不在于治疗是否有效,中国老百姓好忽悠的原因是在于这个广告的意思太好了。医生实是求是被他们讲成“无能”明确告诉他这个广告太夸大,不可能的,但他却回答你,“别人就是假的,我也要试一下,我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你会彻底的被雷倒。他宁愿化去很多的钱,也不愿放弃这样的机会,虽然这个机会是子乌虚有的。这就是目前治疗市场红火的原因。还有一个病人到我这里检查的裸眼视力是0.2(睁大眼睑),近视400度。他后来去做保健治疗,结果视力提升到0.4,近视度数450度,他就说有效果,比起你来近视治疗好多了,不清楚这个0.2~0.4的视力提升竟是那么高兴的事。再细查我仍给要求他睁大眼睑,视力又恢复到0.2,实际上这个孩子就是通过眼睑的半闭状态来满足这个视力需求。他却认为由于治疗有效。真不清楚怎么来解释。
我不反对视力保健,但一定要规范,可以选择按摩、可以选择穴位治疗、可以选择灸疗、可以选择放松训练、也可以选择调节灵敏度的训练都是有帮助的,过度的夸大化就不行了,更不能说是治疗。真搞不清楚连医师资格没有的人怎么来定位治疗二字。只能说中国市场庞大,是需求定位的,不管是对的错的,市场决定了一种生存之法。如同以前的“好视立”把渐变镜当成一种治疗的手段,渐变镜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绝大部份近视合并外隐斜占着比例达75%左右,但眼球运动真是按这个渐变镜的通道来运动吗?去检查一下,青少年眼球根本不会按这个通道要求来用眼,所以这也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它只能昙花一现,因为有广而告之的魅力,使我们单纯的老百姓又生活在善意的谎言当中数年,终究又退出近视控制这个市场,渐变镜的设计是一个高科技的设计,本身就是针对中老年人,有着视近视远需求的那一部份人来设计的,临床验配渐变镜的中老年人当中,有很多人没有学会使用,始终感到不太适应,所以投诉的也多,但用在孩子身上了,根本就不会这个问题存在,因为孩子的调节力量太强了,反而很适应,但用在治疗近视上,只能说要找对眼,用对人才行。
要想长久使眼保健持续健康的发展,专业决定了生存之道。除去那些为了利益而挤进市场的不规范机构,而是从专业角度,医学角度,慢慢的发展这个市场。更注重培养自己的检查技能,诊断技能,训练技能,更注重倡导专业带动市场的发展,而不是销售带动市场的发展。眼保健机构才能蓬勃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