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66|回复: 5

如何界定足矫、欠矫还是过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4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 如何界定足矫、欠矫还是过矫 如何界定足矫、欠矫还是过矫
如何界定足矫、欠矫还是过矫摘要: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种观点,近视矫正到1.2是过矫,1.0的最低光度才是最好。对此,我不禁有几个问题想问,人的最佳视力是多少?如何确定标准视力?为什么近视的矫正只能矫正到1.0,不是1.2或者1.5的最佳视力。而远视却可以矫正到最佳视力?那么远视矫正到最佳为什么不能算是过矫?到底应该如何界定足矫、欠矫还是过矫?
在传统的验光中,确定光度是以视力为标准的。然而这样以视力为标准的给光方法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光学系统中,成像的清晰度与光学系统的焦点有关,那么眼睛作为一个复杂的屈光系统,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科学规律。因此,如果采用人眼屈光系统的焦点位置为标准,来确定屈光状态是不是会更合理更科学呢?对于传统的以视力为给光标准的做法是不是应该要逐渐的淡出历史的舞台呢?
定义:
正视眼的定义:当眼睛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emmetropia)。
屈光不正的定义:当眼睛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非正视(ametropia)或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通过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界定正视眼和非正式眼的标准是,平行光线经过调节静止的屈光系统以后是否成像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处。
视力与成像位置的关系:

为了后面能够很好的讨论,我们必须了解一下视力与成像位置的关系。(图1)中我们将眼底夸大的进行了放大,尤其突出了黄斑部。我们从图中我们可以将眼底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黄斑中心凹、黄斑部和黄斑部以外的视网膜。因此,我们可以对应的将视力分为黄斑中心视力、黄斑部视力和黄斑部以外视网膜视力(又称视野)。
我们知道在光学系统中,焦点所在的焦平面上成像是最清晰的,离焦平面越远,成像的清晰度就越差。同样人眼的屈光系统也是如此,当平行光线经过调节静止的屈光系统后,正好成像在黄斑中心凹处,此时的成像为最清晰,人眼的视力也处于最佳的状态。但是如果成像的焦点向黄斑中心凹的前后移动时,视力也会随之改变,呈下降的趋势,且离黄斑中心越远,视力下降就越明显。我们不难看出,黄斑部视力低于黄斑中心视力,而黄斑部以外视网膜视力又低于黄斑部视力。
讨论:
知道了成像位置关系与视力的关系,我们不妨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视力在1.0时,是否成像的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处?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不一定。因为在以下几种状态下,视力都可能是1.0。(1)平行光线的成像焦点正好落在黄斑中心凹处的正视眼。因为每个人的黄斑中心视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虽然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黄斑中心视力都能够达到1.2以上,但是也可能有人的黄斑中心视力只能达到1.0的。(2)平行光线的成像焦点位置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的黄斑部,此时处于轻度的近视状态,此时进行红绿对比为红色清楚(3)平行光线的成像焦点位置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后面的远视状态,此时由于远用调节不足,无法达到最佳的黄斑中心视力,此时的视力可能就是1.0。
2.该不该以视力作为确定矫正情况的依据?
我们通过视力和成像位置的关系可以知道,人眼的最佳视力在黄斑中心凹处,但是我们并不能够因此而确定每个人的视力状态,因为人的最佳视力存在着个体差异,可能是2.0,可能是1.2、1.5也可能是1.0。
反之,通过视力的状况,也无法判断成像的位置,例如:有谁敢说0.8视力就是近视,它的成像位置就在视网膜前?为什么不能是远视,在视网膜之后成像?1.0的成像就在黄斑中心凹处?视力只是确定人眼感觉机能状况的指标,并不是确定人眼屈光系统成像位置的指标。
3.如何界定矫正状况?
人眼既然是一个光学系统,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作为确定成像清晰的标准呢?同样对于矫正情况我们为什么要用视力作为标准而不用成像位置为标准呢?视力所反映的仅仅是感觉机能的状态,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反映不同状态下的视锐度,在相同的视锐度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成像状况。而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才是判断屈光矫正状态的唯一标准,或者说黄斑中心视力才是确定屈光状态的唯一标准。而黄斑中心视力的标准就是光学系统的成像标准,此时由于存在个体的差异,有人好,有人差所以黄斑中心视力是因人而异的,并不固定。
那么如何界定足矫、欠矫还是过矫呢?其实我们只要知道成像的位置,就不难确定矫正状况。当平行光线经调节静止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为足矫,成像在视网膜前为近视欠矫远视过矫,成像在视网膜后为近视过矫远视欠矫。
如何界定足矫、欠矫和过矫:
很多人会说,我们想要了解视力的状况容易,但是如何确定是否成像在黄斑中心凹处呢?其实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并不困难。下面介绍几种界定的方法:
1. 红绿对比:
双色对比在验光当中的作用,是用于确定屈光状态的性质,精确调整球镜度数。使用的原理是利用不同颜色的波长不同,造成的折射率不同,引起的在同一光学系统中,不同颜色光线的光学焦点位置不同这一原理。见(图2)


图中点a为光学系统的实际焦点,在眼屈光系统中我们可以将a看成是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位置,A为光学系统的焦平面。不同波长的光线有着不同的颜色特征和不同的折射率,因此他们的成像焦点也会存在差异。光学系统的光学焦点位置是以中间波段的黄色光线的成像焦点为标准。波长大于黄色的光线的焦点位置要大于标准成像位置,即波长越长焦距也就越长。而波长小于黄色的光线的焦点位置要小于标准成像位置,即波长越短焦距也就越短。(图3)中a为标准黄色光线的焦点位置,b为绿色光线的成像位置,c为红色光线的成像位置,我们不难发现红色和绿色的焦点位置正好在黄色光线焦点的两侧。如果我们将光学系统O看做眼屈光系统,而a看成是正常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那么红色光线和绿色光线由于波长不同它们之间的折射率存在差异。由于红色光线波长长,折射率低,焦点长。因此,经过光学系统后的成像焦点于视网膜后方。而绿色光线的波长短,折射率高,焦点短。因此,经过光学系统后成像焦点于视网膜的前方,见(图2)。
如果黄光的焦点位置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移动,那么红光和绿光的焦点位置也同时向同方向做同步的移动,此时绿色呈远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运动趋势,而红光则成靠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趋势。当红色光线的焦点接近或者正好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时,绿色正好远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因此红色的清晰度会高于绿色。反之,则是绿色的清晰度高于红色。
正是利用这一光学原理,通过红绿对比(图3)进行球镜的精调。如果红色清楚说明近视矫正不足,远视矫正过度,需调整至红绿等清。反之绿色清楚,则远视矫正不足,近视矫正过度,需调整至红绿等清。当红绿色的清晰度相等时则正矫或称足矫。
2.交叉十字线



远用交叉十字线配合±0.50的交叉圆柱镜使用,红点(负轴)方向放在垂直方向上,其作用是精确调整球镜度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 转 如何界定足矫、欠矫还是过矫 如何界定足矫、欠矫还是过矫  其实这个方法与红绿对比的光学道理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同。红绿对比是利用不同频率光线的折射率不同,所引起的焦点位置不同,人为的将成像分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和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后的等距位置。而交叉十字线的精调,则是利用了±0.50的交叉圆柱镜,将两个方向的屈光状态做了人为的改变。见(图5)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在垂直方向上是+0.50,而在水平方向上是-0.50。因此,如果在正视眼前放置交叉圆柱镜时,人为的将正视眼的垂直方向变成了  -0.50的人工近视状态,而在水平方向上则变成了+0.50的人工远视状态。此时两个方向的成像位置正好被等量的分配到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前后位置。因此在观察交叉十字线(图4)中的横竖线线时,最小弥散圈的位置正好落在黄斑中心凹处,所以横竖线的清晰度是相同的。如果是近视矫正不足远视矫正过度的情况则最小弥散圈的位置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前方移动,后焦线会向靠近视网膜方向移动,而前焦线则远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此时表现为竖线清晰。如果最小弥散圈的位置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后移动时,则前焦线向靠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方向移动,而后焦线则远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此时表现为横线清楚,此时的屈光状态是远视矫正不足,近视矫正过度。
所以,在使用当使用交叉十字线时,如果横竖清晰度相同,说明此时的屈光状态为正矫或足矫,此时的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正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如果竖线清楚,则说明此时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为近视矫正不足或远视矫正过度。而横线清楚时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后,为近视矫正过度或远视矫正不足。
3.加减±0.50球镜法:
我们知道,成像正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时的视力,且黄斑中心视力为最佳视力。因此,当达到黄斑中心视力后,无论做什么样的努力,视力不会再得到提高。假设在调节完全静止的状态下,处于黄斑中心视力时我们无论是增加负球镜度还是增加正球镜度,都会由于成像位置离开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而导致视力的下降。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由于调节的参与则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利用视觉的变化,来判断矫正的情况。
当成像位置到达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时,视力也已经达到黄斑中心视力,如果增加+0.50球镜时,由于成像位置会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移动,且晶体无法产生负向的调节,因此视力一定会随之下降。但是如果增加-0.50 球镜时,则焦点的成像位置会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后方,此时由于调节的参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视觉变化。一种是由于轻度的过矫产生了轻度的调节,因此视觉的清晰度并没有因为增加了-0.50的球镜而改变。第二种情况则由于调节的不足,无法产生调节,因此在增加了-0.50的球镜后视力也表现为下降。
所以,在增加±0.50的球镜后我们可以通过视觉的变化来判断矫正的状况。
当加减±0.50的球镜后视力都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说明此时为正矫或足矫。
当增加+0.50球镜时,视力下降,而增加-0.50球镜时视力保持不变,说明有调节的参与,此时已经达到最佳的视力状态,所以也是正矫或足矫状态。
当增加+0.50球镜时视力没有下降,甚至是提高,而增加-0.50时视力反而降低说明近视过矫,远视欠矫。不过也有可能无论增加+0.50还是-0.50的球镜时,由于调节的作用视力并没有下降,此时也是近视过矫,远视欠矫的状况。
当增加+0.50球镜时,视力下降,而增加-0.50时视力上升,则说明近视矫正不足,远视矫正过度。
结论:
我个人认为,近视矫正以1.0的最低光度为标准,是视光学发展过程中在缺乏设备、缺乏相应技术、缺乏必要的检查手段以及缺乏相关理论支持的情况下,逐步发展出来的。这种用光方法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理论依据,是一种纯粹的临床经验。
在确定矫正状态的时候,不应该以视力为标准,而是要以眼屈光系统的成像焦点位置是不是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为标准。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光学及视光学的检查手段来确定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我们的检查目的。
发表于 2014-4-1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shuo说的不错   学习了  中国眼镜人专业群187497344
发表于 2014-4-16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4-4-18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4-4-19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顾老师的帖子哈~本论坛就有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5-1-10 2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