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隋建英 于 2013-8-13 09:07 编辑
我的培训日志(四)马氏杆和棱镜 最近一直没有发主贴,一直在给新学员讲基础知识。 今天讲利用马氏杆测眼位。组合验光台,先调整好PD,加矫正度数,距离五米。右眼插马氏杆,线条放横向,右眼放空。打出一红灯,与眼睛高度平齐。这时候,右眼看到的是一条竖线,左眼看到的依然是红点。观察红点和竖线的位置;再将马氏杆放竖向,这时候,右眼看到的是一横线,左眼看到的还是红点,观察红点和横线的位置;两次观察结果有下面六种情况。如图: 一.眼位 测量水平隐斜时,将马氏杆水平放于右眼前,让患者双眼同时注视红灯,如所见垂直光线与光点重合,则表示无隐斜,若偏到一边者则有隐斜,若垂直光线位于左眼所见光点的右侧,即点在左竖在右为内隐斜。若右眼所见垂直光线位于左眼所见光点的左侧,即点在右竖在左为外隐斜,如将马氏杆垂直放于右眼前时,便可测出有无垂直隐斜,通过竖马氏杆的眼,看红灯成横线,如横线正好横过红灯中央,即无垂直隐斜,若右眼所见水平光线位于左眼所见光点之下,则为右眼上隐斜或左眼下隐斜;若右眼所见水平光线位于左眼所见光点之上,则为右眼下隐斜或左眼上隐斜。 二.棱镜的底 BU底朝上 BD是底朝下 BI是底朝内 BO是底朝外 三.镜片移心法则 正镜片移心方向与三棱镜底向相同,即:内斜底向内,外斜底向外, 负镜片移心方向与三棱镜底向相反,即:内斜底向外,外斜底向内。 红点在上为右眼上隐斜或左眼下隐斜,右眼三棱镜基底向下或左眼底基底向上。红点在下为左眼上隐斜或右眼下隐斜,左眼棱镜基底向下或右眼底基底向上。 四.棱镜公式 P=D.L 棱镜度等于屈光度乘以移心量。 L=P/D 移心量等于棱镜度除以屈光度。 五.镜片的棱镜效应 现在的爱美人士总喜欢选大镜架,特别是夏天,许多人选用太阳镜架做变色近视镜或偏光太阳镜。这样的话,往往出现瞳距小镜架直径大,光心不够位移的情况。度数越大,眼睛所承受的棱镜效应就越大。试比较一下: 例一.-2.00DS 如果光心位移差5毫米 所克服的棱镜效应为2*0.5=1Δ 例二.-6.00DS 如果光心位移差5毫米 所克服的棱镜效应为6*0.5=3Δ 六.总结 如果棱镜度小而屈光度大,的情况下,我们或许可以用光心位移的方法制作棱镜 例一:-8.00DS 2ΔBO 则 L=P/D =2/8 =0.25厘米=2.5mm (内移) 比较容易, 反之,如果屈光度小而棱镜度大,通过光心位移的方法制作棱镜 例二:-2.00DS 6ΔBO 则L=P/D=6/2=3厘米=30mm (内移)靠光心位移不可能。 如果棱镜位移方向和光心位移方向相同要加上光学中心水平距离的位移量。如果棱镜位移方向与光学中心位移方向刚好相反则可以相互抵消。 例三:R -5.00DS 2ΔBO L=P/D=2/5=0.4cm=4mm (内移) 镜架 54-18 PD 64 (54+18-64)/2=4mm( 内移) 总移心量内移8mm 只能订做车房片 例四:但是如果是 R -5.00DS 2ΔBI L=P/D=2/5=0.4cm=4mm (外移) 镜架 54-18 PD 64 (54+18-64)/2=4mm (内移 )总移心量0 刚好不用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