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104|回复: 496

rick:檢影中和時遠點與檢查者網膜成像關係剖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7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ick 于 2011-12-30 20:01 编辑

rick:檢影中和時遠點與檢查者網膜成像關係剖析.

通常验光学的书里对简影镜的原理介绍,往往只大略简单的介绍检影时的光学路径系统 :

1检影在未中和前影动的方向,依光线值进原理,顺动或是逆动,这个可以定性分析.

2检影中和时被检者网膜上的反射光与远点成共轭关系,因为有加工作镜的因素,这个也可以定量分析. (ex..以综和验光仪上工作镜的设定+1.50D 工作镜则远点在离工作镜光心66.6公分处).

3 一般验光学的书里,或是介绍检影的文献,讲述中和时远点位置都只大概说明在检影镜窥视孔处,并没有很详细深入描述.

() 所画的检影的简图,几乎所有的书里检影的光路图只会介绍,图左方被检者的网膜F,到工作镜的焦点O(O点是中和时被检者远点的位置)这一段的检影光路图.


(圖一)

为什么?从中和点 O 到检查者网膜上 F1 , 的光路图检影的书都把它忽略不谈呢?

原因就在于这一段的光路(如图二)相当复杂难懂,对检影初学者很难解说需要有相当的眼屈光学基础者才能理解原理,而初学检影者对眼屈光还认识不足,为怕无法理解影响初期检影的学习,所以介绍检影的书中往往会把中和点与检查者这一部分的光路省略不谈..





(圖二)


要讨论中和点跟检查者网膜是如何成像,需要眼球光学数据,眼球的光学模型为适合不同计算用途有好几种,简化眼(reduced eye)睛模型来讨论,先把简化眼的数据说明如下(图三) :

(图三)
简化眼


人类的屈光系统可以大致看作为一套复杂的由多个光学组件所构成的同心共轴屈光系统。

光线经过角膜的前表面、角膜基质、角膜后表面、房水、晶状体前表面、晶状体基质及核、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这样一系列的屈光间质的屈光作用,才最终到达视网膜而成像。要想知道眼球的屈光状态及各屈光间质在眼屈光中的作用,首先就要了解各屈光间质的表面弯曲度、屈光指数,以及彼此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计算出整个屈光系统的屈光力、最终成像的位置是否能与眼轴长度相匹配而形成清晰的像。

简化眼(reduced eye) : 为了进一步简化计算过程,学者们从设计眼的参数看出两主点与两结点的位置十分接近,故将两点合二为一,取其平均值,这样就简化为一个主点和一个结点了,因此,把眼球的各屈光系统仅用一理想的球面来代替,球面的一侧为空气,另一侧为屈光间质构成,因此它仅有四个点(两个焦点、一个主点及一个结点)及一个折射面,简化眼就是将设计眼进一步简化而成的。

简化眼的数值:简化眼的球面曲率半径为5.73mm,其顶点为简化眼之主点,位于实际角膜顶点后约1.35mm(即位于两主点平均值的位置上),角膜前空气


的屈光指数为1,角膜后眼腔(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为1.336;简化眼的结点在实际角膜顶点后7.08mm,相当于实际晶状体的后面,此点亦为简化眼角膜之球心;简化眼的后主焦点位于其主点后22.78mm处,为实际角膜顶点后24.13mm;简化眼的前主焦点位于其主点前17.05mm,即位于实际角膜顶点前15.7mm(15.7mm +1.35mm=17.05mm),根据D=1f=10.017054(m)=58.64D,为全眼球之屈光度。此为静态下的屈光状态,当达到最大调节时可为70.6D,即增加了+12D的屈光力,它主要是通过改变晶体前表面弯曲度来实现的,从而用于视近的需要。

接着就进入主题 : 检影中和时中和点与检查者网膜是如何成像.

由上述简化眼资料都是在眼球调节放松下的数据,这时候眼睛的屈光度是 58.64D, 它的最大调节力是12D,所以最大调节时整个眼睛的屈光度高达70.6D,

: n 为眼睛折射率 1.336 , d 为屈光度.

正视眼的人 : 无限远的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刚好会聚焦在眼球的第二焦点上,这时的像距=n/d=1.336/58.64=22.78mm (像距=焦距).

最大调节时 眼睛内第二焦点距离为 n/d=1.336/70.6=18.9mm.

眼睛最大调节时,成像位置已经固定在网膜焦点会往结点方向移动.

焦点往结点方向移动量= 22.78-18.9=3.88mm .

水晶体调节 12D点往结点移动3.88mm .

所以眼焦点每移动 1mm 也就是说每离开视网膜1mm

12/3.88=3.09D , 会有3D (俗称300) 的屈光度.

*人类的眼球成像位置已经固定在网膜,眼睛看远方不同距离的物体,因为距离的不同水晶体会产生调节作用以让物体能正确成像在视网膜上,这时候焦点因为水晶体的调节改变了眼睛的屈光度,焦点会往结点方向移动,这正是我们在研究眼睛的屈光学跟一般几合光学里凸透镜不相同的地方.

檢影時工作鏡的設定:以綜合驗光儀為例工作鏡為+1.50D,放置在被檢者眼前1.2公分處.


根据成像原理
”像(被檢者的瞳孔反射光)”置於正透镜第一焦點與光心之間成一放大虛像,且像在透鏡左方與物同側距光心 -3.89公分處.

1/v+1/u=2(D) …(設:折射率為 1 來計算.)

1/0.02413+0.012 + 1/u = 2

u=-0.0389 m=-3.89 cm………檢影時檢查者觀察的被檢者瞳孔反射光位置,位於工作鏡左方3.89公分處,經過成像公式計算是一個稍微放大的虛像.

临床实际案例分析..


有一患者
近视300,视光师在为他作检影,工作镜+2.00D.  


1.当刚只加上 +2D工作镜时 ,这个患者远点在哪里?

:工作镜前20公分






(a....远点20cm)

2.检影过程中...视光师加镜片到 -2.75D...患者远点为在哪里?


:工作镜前44.4公分


(b....远点44公分)


3.当视光师 ....镜片以经加到 -3.25
远点位置在哪里?
:工作镜前57公分


(c....远点57公分)

4.加镜片-3.00d


:工作镜前50公分
这时候是中和状态.


(d...中和,远点50公分)



(e..标示出距中和,跟中和差+-0.25d的屈光度时每个远点的相对位置)


综合以上计算结果分析出检影时形成中和的远点位置 :

1.
中和点位于檢查者的眼睛第一焦點上:检影时检查者会看到中和的被检者瞳孔全亮状态,是远点到达检查者眼睛第一焦点F1,远点在第一焦点光线会以平行光柱照检查者视网膜,这时候检查者看到的中和反射光使属一种光柱形态.(下图 : f 里的F1点是第一焦点)

2.
在檢影時被檢者眼睛視網膜反射光,與檢查者觀察到的反射光,整個過程中都成共軛關係,所以檢查者可以清楚的觀察到檢影過程中清晰的光影變化與影動方向.只有在遠點跟檢查者眼睛的第一焦點真正重合時的瞬間檢查者會看到被检者瞳孔全亮状态下的平行光柱.


(f) 检查者眼睛中和时的远点位置图



检影光路远点与检查者网膜成像关系的临床实务分析:

1.先说检影时的工作设定,就以综合验光仪来说,工作镜 +1.50d,所以工作距离大约在66.6 公分.
请注意...为什么?在我们检影时工作距离并不需要很仔细很精密的测量,只要抓个大概即可....因为检影时
越接近中和每增加-0.25D或减少镜片的0.25d,对被检者远点的影响是在9.6公分至13.4公分之间.换句话说要将被检者的远点完全正确的移在工作镜的点上作中和,实务上机率不大.

但是就检影者观察影动的效果来说远点的位置如上图(f)...从眼前的O點到检查者眼後的O1點这段距离的范围,这时候观察到的影动跟完全正确中和时的情况几乎相似,如果检查者在这个远点范围内当作是中和时这时的检影度数跟实际中和
屈光度差0.25D,就检影技术来说检查真正的人眼,能在这个范围内作中和终点并不容易,这个验光师已经是非常会检影的高手.


2.
年纪大调节力差已经老花的验光师在检影时,可能会在远点接近或是在第一焦点时,认为是中和 ,这实际上也只误差少于
0.25D 屈光. 这个中和点并不需要用到调节力,所以基本上有老花者也可以检影.


3.
检影时会看到类似中和的远点范围很大从眼前的O點到检查者眼後的O1點这段距离的范围,甚至有学者认为结点也可以中和,所以我们在检影时工作距离并不需要用严谨精密的方式来确定,轻轻松松大约抓住个大概距离即可为客人作检影屈光检查.在国外曾经有学者以检影镜跟電腦验光(NIDEK 700A電腦驗光)的准确性作比镜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有熟练的检影技术,检影镜验光还是比電腦验光来的准确.(文献: Retinoscopy/Autorefraction: Which Is the Best Starting Point for a Noncycloplegic Refractio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ick 于 2011-12-23 10:52 编辑

(圖e..標示出距中和,跟中和差+-0.25d的屈光度時每個遠點的相對位置)


(圖f)
f圖總共有4張成像圖...
1.最上面第一跟第二 光線都能正確聚焦邀在網膜上,光線及中在fovea中心凹成像,所以是能看到最清晰也是最光亮的瞳孔反射光.
2.第三張是近視的情況,遠點離中和點較遠,被檢者瞳孔反射光無法正確成像所以光影較暗,且影動成逆動.
3.第四圖是所謂的收斂光線經過眼睛結點在投射在網膜上的情況...到達網膜時的光投射面積變大光沒能集中在fovea一點上, 實際上光影的清晰度跟亮度會比,第一跟第二圖插好幾倍,比較不清晰也不亮些.
而且要讓遠點能正確集中在結點的位置,以真實檢影時的距離設定只是憑檢查者感覺大約的距離,這種方式並無法精細到能讓遠點正確在檢查者節點的位置, 而且如圖e所計算出的數據在中和的位置只要鏡片+- 多加或少加0.25d,遠點距離差距是好幾公分以上(如圖g),所以檢影時要讓遠點跟結點重何非常困難.跟實際檢影時找中和點的數度很容易又快速有差異.

(圖g) 差0.25d 成像方式已經差非常大.



檢影鏡光原與工作鏡中和點的關係,是兩個不同的光路,檢查者瞳孔反射光並不必然要跟檢影境光源共軛,如下圖所示...檢影鏡的位置可以隨意移動,但是遠點位置以工作鏡屈光度而客觀存在於固定一點.

(圖h)



(圖i) 檢影影動示意圖.


(圖j) 收斂光無法直接經過眼睛,需再一次折射才能成像.


1如下(圖k)...
黃色線要形成光柱的機會只要在第一焦點(f1)上就是最亮的平行光柱,這個位置會讓檢影者看起來是中和.
2.第一焦點以後只要是在檢查者的調節近點外,每一個屈光度的遠點都能正確成像,也就是被檢者與檢查者共軛,但是被檢者的當時屈光狀態會決定影動的方向.
3.調節力差的檢影者有可能會在遠點接近或是在第一焦點時,認為是中和 ,這實際上也只差約 0.25-D 的度數.所以基本上有老花者也可以檢影.
4.上述會看到類似中和的遠點範圍很大 從眼前約8公分 到 眼前1.5公分 ,所以我們在檢影時工作距離並不需要用嚴謹精密的方式固定輕輕鬆鬆大約抓住個大概距離即可檢影.但是如果一定要把中和時遠點的位置說在結點上,試想以結點位置就那一丁點,以檢影工作距離要求的精密度是不可能把遠點毫無誤差的落在結點上的.光要確定正確的工作距離就要大費周章用到精密的量尺囉.


(圖k)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敬告曾經在此帖發言過的朋友...
很抱歉把你的帖子刪了...因為要調整帖子的順序讓帖子能由一樓完整而下以便於閱讀討論.
現在已整理好,歡迎再來...一起發言討論.
发表于 2011-12-6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敬告曾經在此帖發言過的朋友...
很抱歉把你的帖子刪了...因為要調整帖子的順序讓帖子能由一樓完整而下以便 ...
rick 发表于 2011-12-6 18:45



    RICK老师的这些帖子实在是太棒了。学习用真好
发表于 2011-12-7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难度,看起来吃力。
发表于 2011-12-13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rick


老詹,你应该把要帖的复制下再删除,然后在把复制的帖在后面说明一下。现在我都不知道我回复的什么被删除了。
发表于 2011-12-22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辛苦了!

我两争论最多,但争到现在我两成了一派,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两是主张检影中和不中和是取决于两视网膜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是老陈,老顾,蓝南京,他们的意思是认为中和不中和是取决于检影镜与被检视网膜的关系。

你写得好长,我看了关键的,抱歉啊!再说说我两分歧的地方,首先我俩有一点取得了共识,那就是都认为被检者的远点与操作者的前焦点重合时为中和。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争论坛的结晶吧?,我前移一点,你后退一点,看似路线上的移动,但其实是找到了真正正确的科学的东西。

我俩还有个分歧就是成像问题,我的观点是中和时不共轭,其他情况下共轭的情况也很小,远点越接受无限远时越容易形成共轭,些问题暂时搁置,慢慢再来,一步步来,这样不容易乱。

只要大家都是抱着一颗搞清真想的心态,把个人得失抛弃一边,我想搞清真相,达成共识的一天不远了??
发表于 2011-12-22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楼中接受改为接近
发表于 2011-12-23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詹,有一个问题你是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检影镜的距离不动,观察眼移动后是否会影响影动的问题。基本上你是赞同观察眼的位置对影动有影响,但是实际情况恰恰不是这样的。以下引用你的一段文字
“越接近中和每增加-0.25D或减少镜片的0.25d,对被检者远点的影响是在9.6公分至13.4公分之间。换句话说要将被检者的远点完全正确的移在工作镜的远点上作中和,实务上机率不大”
老詹,你要知道,我们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不可能向前移动观察眼
只可能向后移动观察眼。按照你的计算,在工作镜为+1.50D的情况下,后移13.4公分能够照成0.25的屈光度改变
实际上,奚继马哪天眼睛离开检影镜的窥孔大大的大于13.4公分。这个距离近40cm,及时按照你所说的工作镜为1.50D,这里的实际差值就有0.5D了,这样的检影差异难道看不出来吗?更何况哪天实际采用的距离为40公分。我将模拟眼设定到-2.5D的近视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检影镜在40cm处就达到了中和点。而且,实际上检影镜的位置保持在了40cm没有动,为了防止奚继马的手随着头的后移而移动,我将他的手牢牢的固定住了。但是观察眼向后退了40公分后的实际观察距离在80公分处,而80公分处与40公分处的屈光度差异要达到-1.25D啊。我想奚继马的检影水平不至于查到这个程度吧。而且还有一个旁证啊。他也观察了这个结果。老詹,你真的要好好考虑这个问题了。你给出了这个结论有问题啊。我哪天之所以用这个距离给奚继马作实验,完全是戈戈反复提到你们在30~40cm试试看的结果。我就是要用他说的距离给奚继马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果。结果是无论反射特性和影动特性都没有得到改变。我为什么肯定这个距离,很简单,我收完全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无名指指尖的实际距离为大于20公分。当天我大致测量了一下,检影镜到其观察眼的距离为两个这样的长度还要多,因为奚继马的胳膊都已经伸直了。我只是保守估计为40公分。
相反,头部位置不动,改变检影镜的位置,他们都明显的看到了影动的变化。
所以,老詹你务必要仔细的思考这个问题了。为什么我们在作的这个实验结论与这个文章的论述有出入呢?老陈做了,那个什么眼镜也做了,奚继马在我这里做过实验,在金陵眼镜学苑也讨论过,并且在那里也做了实验。结论他写在那里了。同时奚继马还带来了一个同行,这个同行也参与了这个实验。这样看来,在能够证实这个实验并且能够确认的共有5人,实际上还不止,金陵眼镜学苑肯定还有人参与了这个实验。我们都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和实验结果。就是观察眼对中和点与影动是没有影响的。反射状态和反射的影动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观察眼距离的改变而改变。相反与被检眼的实际屈光度和检影镜到被测眼的距离才是决定影动状态的重要因素。
老詹,你务必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11-12-2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顾你好,虽然你此帖不是回复我的,但我一心想搞清事情的真相,还是想回复你一下:

首先我觉得你在上楼所说的试验方法和参加试验的这些人,我非常相信更没有必要怀疑。但你的试验结果真的是与我的不一样,你如果信不过无说的话,你也可以按照我说的1119楼的方法做个试验。这是此楼的网址,1120楼有图片http://www.ccyjr.com/viewthread.php?tid=37680&extra=&page=112

我的情况是这样的,我店是没有检影练习用的假眼的,我练习检影直接就是与1119楼我的试验方法差不多的方式练习检影,刚才看到你反复提到用模拟眼试验的方法,我就用两片+1800的与一片+2000的片加在一起做试验,试验结果是看影动根本没有我在1119楼的试验方法灵敏度高,我在前面也说过了,灵敏度不高的情况下做试验不太好做,而且在精度不高的情况下“试验结果”往往受人的主观影响。

我知道你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为专业做了很多试验,以前在论坛上也看了你写的很多东西,说明你的动手能力,做试验的能力都是非常强的,所以我坚信你会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当试验有冲突时你肯定也会有解决这个冲突的办法,我也试着去努力。

前几天我在论坛上也说了个事,那就是我在真人的眼睛上也做了这个试验,试验了两次,灵敏度也相当高,确实是检影镜不动,眼后移时能看到逆动,你也在真人眼睛上试一下吧,找一个勇于不专业作点牺牲的人试试吧!

我非常怀疑模拟眼的灵敏度不高,这是我最怀疑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5-1-11 07: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