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人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84|回复: 18

神秘顾客的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1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弦音 于 2010-1-1 13:21 编辑

神秘顾客巡店结果:
    2009年12月的某一天,应某眼镜公司董事长的特别邀请,台湾资深管理顾问郑杨先生携夫人来到这家眼镜公司所在地,对该公司部分门店进行了一轮暗访。经他们二人口述,暗访经历记录如下:
    第一家店:社区A店
    总体印象:地处商业中心边缘,属于社区店,客流量较小。平时顾客较少时,员工容易显得稍有懈怠。店铺装修时间较长,整体视觉效果黯淡、陈旧,缺乏吸引力。
    顾客进店时,未发现迎宾人员(拉门),进店后,也没有听到招呼语。员工习惯聚在一起,只是用目光打量顾客,直到顾客主动走近柜台,才有人上前迎接。和顾客沟通时,员工说话过分“朴实”,语言缺少包装,当顾客问及一些销售政策时——比如优惠,会员权力等等——回复的比较死板生硬,没有一股突出重点、宣传公司优势、寻求做生意机会的劲头!
    第二家店:社区B店
    总体印象:该店地处居民区,人流量小,店堂面积较大,容易显得空旷。由于生意清淡,员工容易产生惰性。
    顾客进店时,未发现迎宾人员(拉门)。进店瞬间,看到五名员工聚在中间圆形岛柜闲聊。(该店店长一直强调店堂较大,要求增加编制,而事实上,大部分时间店铺人员显得很“富裕”)。顾客进店后,未主动上前接待。
    货架上因为太阳镜撤走,基本上是空的,给人感觉很不好。(其实可以用一些时尚板材镜框来填充的,有型有色)
    第三家店:步行街A店
    总体印象:地处商业区,客流量稍多,并且第一次听到店堂音乐,感觉要好一些(之前两个店都没有)。顾客进店后,有应答的,但是,进店前还是无人拉门。
    顾客询问某产品时(当时询问L品牌超弹性无框架),员工只是隔着柜台玻璃一味地解说,却从没想到拿出产品给顾客试戴。当问到该产品的镜盒时,回答:镜盒只有总店有,我们这里没有。(说话说一半,后面都懒得说:如果您配了,会从总店给您配套发一个过来的,等等)。
    顾客到二楼,二楼员工始终一言不发,并且非常不自信(不敢正视顾客),对于一楼二楼的功能区别也没有任何人进行主动介绍。
    员工的制服显得过于沉闷(其他分店也是,其他企业如对手A、对手B,也是),没有活力。
    第四家店:和上一店同处一个商圈的对手A
    总体印象:是所有暗访中服务最好,员工训练最有素的一家。员工很自信,随和而热情,让暗访者有不买眼镜不好意思的感觉。
    一楼员工主动引导顾客到二楼。
    该店同样有L品牌超弹性镜架,并陈列有十几款各种颜色,他们的售价是780(我们是680)。顾客询问该产品的一些问题,回答很流利,并竭力希望成交。
    最后,顾客不好意思,打算买他们一款太阳镜,但因为价格谈不拢,最后没有成交。对手A店开价是8折,顾客要求6折,最后折中到7折,店家不同意,顾客走了。
   (第二天,客人告诉我们,他还是会回去买下这副太阳眼镜,因为人家服务得那么好,不买,心里过意不去。更何况,那副太阳镜她非常喜欢,她只要在晚会上戴一次,以后就收藏起来。听到这里,我安排员工跑去买来给顾客了,最后成交价是大约7折)说明,对手的折扣控制也是很严的!
    第五家店:同一商圈对手B
    总体印象:训练很好,服务热情。男性员工为主。
    顾客直接要求找超弹性无框,该店没有低价位的,只有200多的诗乐,他们就主动介绍诗乐,并区分不同商品的不同之处。他们能够了解顾客核心要什么——并不是超弹,也不是时尚,顾客是要轻。所以,他们在轻上面做足文章。最后,得知顾客不买,他们的服务热情不减。
    第六家店:旗舰店
    总体印象:在所有走到的分店中,热情度最高。有音乐,有拉门,有欢迎语。
    发现店里陈列比较传统和单调,商品的档次只能从价格标签上看到,缺少动感,缺少亮点。
    从一楼到二楼,对顾客的主动引导不够。员工的专业性还有待加强。
    第七家店:社区C店
    总体印象:店不大,人不多,但服务还是热情的。第一次有人帮顾客主动清洗眼镜。
    员工个人或者员工之间发生不愉快时,不注意避讳顾客,在顾客看得见的地方,大声打手机,呵斥对方。虽然转过身面对顾客时,能够马上转换笑脸,但给顾客的感觉很虚伪。刚才面目狰狞的才是真正的你。
    同样介绍到L品牌超弹性镜架时,讲到可以派人去总店去拿专用镜盒(虽然这里也没有),给顾客感觉很想成交。

暗访者的总体感受:
    1,店铺的商业气氛不浓,缺少音乐,色彩和活力;
    2,没有迎宾和送客语,感觉未经过职业化训练;
    3,员工的表情过于严肃,衣着过于沉闷,让顾客购买热情消退;
    4,员工的洞察力不够,不能及时了解顾客的心里,也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当不知不觉。

我的感受:
    早在多年以前,我还在该公司担任管理工作的时候,每当听到有朋友说:“沈理,我明天去你们店里看看哦”。我的心总是咯噔一下提起来,很担心朋友看到什么不妥之处,觉得面上无光。说实话,这个店的服务,一直以来总处于不温不火的水平,缺乏规范,缺乏职业素养。但当时,我们一直在开店,而且总体业绩很好,所以,一俊遮百丑,服务问题被“容忍”了。记得有一次,也是董事长邀请几位大学生对该公司进行过一次暗访,得到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尤其对服务,意见很大。
    三年之后,回到这家公司,看到业绩下滑,我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生意好,服务过得去就行;但现在,我们的服务已经排名到竞争对手之后了,如同我们的生意!这是一个很鲜活的证据:没有服务,业绩一定掉,只是时间问题!
    从暗访者的描述中,我们发现,不管贵不贵,不管有没有,竞争对手的员工都会想尽办法去成交。所以,业绩问题,人是关键,所谓我们的东西贵,所谓我们的货品差,只是我们为了原谅自己、逃避责任而找的借口!现在,真相大白了!
    从11月最后一周,我们对旗舰店的人员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并且要求营运部经理亲自坐镇,务必让旗舰店改观。从这次暗访的结果看,只要有决心,有措施,问题都可以解决。如果客户早一个月到旗舰店,这份报告肯定要重写!
    11月份,旗舰店的业绩只是指标的60%,基本回到2000年水平,经过一个月的整顿,业绩回到100%!货品还是这些货品,装修还是这个装修,门面招牌还是没有修复,天气也没好到哪里去(有三个周日是雨雪)。我认为,是因为服务,而非他。
    每位眼镜业的同仁,该醒醒了,起来干活。为了我们的明天,动起来!
    最后,再分享一个小事情:我们有一家店近期被关闭了,关闭原因是亏损。在关闭前,曾有办公室同事前去办事,看到窗台上灰尘很厚——刚下过雨,雨滴可以在灰尘上砸出一个小坑,可见有多厚。于是就说了一句:太脏了。店长马上大喊:我们天天擦的啊!——最后,这个店还是关闭了,原因究竟是什么,大家思考吧。
    我想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想要赚钱,赚很多钱,那就别坐着等了,去赚呀。坐着能等到的是什么?是死亡!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6 金钱 +44 收起 理由
zouzhi0618 + 10 赞一个!
lovers丶柠檬 + 5
学生 + 5
杨过 + 6
蓝南京 + 18 很现实的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2-3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一起来评评,看看还有哪些???
发表于 2009-12-3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发表于 2009-12-3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生意,能怨谁???
发表于 2009-12-31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生意肯定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有些店卖的是同一种商品,但是换个人业绩就能上去了.所以我觉得人很关键.
发表于 2010-1-1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批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简直不大可能。什么事情干得时间长了,就会生出两个弊端:一是产生自满,感觉做的最好也不过就是我这个样子了;二是产生惰性,尽管雨落灰成坑,却也习以为常、见多不怪,没什么大不了了。“神秘顾客”就是借外人来看自已,发现的问题直接了当,振聋发聩,有效,高效。但对大多数眼镜店来说,上哪里找高质量的“神秘顾客”?如果这很难,那不仿自已来当“神秘顾客”,发现了他人的优点,也就等于是发现了自已的不足。
发表于 2010-1-1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旁观者轻,当局者迷的事例。
发表于 2010-1-1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楼上的看法。。。
发表于 2010-1-1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顾客能发现的问题,管理者也是应该能发现嘀,只要有心。甩手掌柜不好当啊。
发表于 2010-1-2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服务到位、技术领先、质量可靠。可不讲价还价,凭公司VIP卡折扣,最高镜架8。5折。可最终流失量还是比较大,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尴尬,请高人支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眼镜人论坛官方群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视光人 ( 桂ICP备2021001297号 )

GMT+8, 2024-12-23 02: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