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ing1910 发表于 2011-5-25 00:06

视知觉感知

本帖最后由 wxing1910 于 2011-5-25 00:35 编辑

一,人眼视物时的原理跟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简单的说,物体的像信息通过角膜、瞳孔、玻璃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像倒像,由视神经将视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识别及处理之后才形成人所认知的像而非视网膜上的倒像。再如幻觉,实际上它是一个并不存在于视野内的像,但是它形成在大脑中,严重时可以影响甚至主导人的言行举止。由此是否可以将物体的像信息区分为实际存在的实际像信息和人只能接受并识别的有效像信息。也就是说,眼系统只接收实际的像信息,而有效的像信息是经由大脑分析、识别及处理后才能形成的。二,无论是近视还是弱视患者,在较远的距离上,可以很快的发现辨认出自己的父母,但是无法辨认出不是十分熟悉的人。三,部分先天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由于视细胞功能未能正常发育、双眼黄斑上的物像大小差距,使大脑融合发生困难,导致大脑皮质对屈光度较高的眼(或过小的物像)长期抑制,进而使分布在大脑的部分神经元长期得不到刺激,影响脑发育不良,从而使大脑向其他器官发布信息的速率变慢,导致各器官做出协调反应的速率相应变慢 。(尤其以先天性弱视患者较为明显,性格多内向、反应比常人慢。)由以上三例是否可以推论,眼睛的视力与大脑的认知属于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即眼睛传递到大脑的视信息的好坏程度,决定人对事物的认知,而大脑对事物的认知量,则可以影响和刺激人的视觉敏感度,在有限的范围和特定的情况下使视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如果上述推论成立,对于近视或弱视患者,是否可以通过利用物体的影像、概念和形象的辨别等训练来增加大脑对事物的认

知,然后再经过相应的协调训练来激发并保持这种极短时间的视力提升状态,最终达到持久提升视力的目的。也就是说利用内

因与外因的相互联系及可逆性来对患者进行训练。鉴于大脑对事物的认知具有终身可塑性,那么相应的视力或视发育是否也应

具有终身可塑性?如果具有,那么长期以来,“弱视超过12岁后基本治疗无望。”等概念是否可以颠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视知觉感知